小说文章分享_精选小说推荐_全网小说导航平台

网站首页 > 小说推荐 正文

老子《道德经》全文译文及注释txt下载

baijin 2025-08-19 19:32:04 小说推荐 5 ℃
《道德经》全文第二章

第十一章经文:

卅【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然埴为器, 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 】当其无,有【室】之用。故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帛甲、帛乙本)

【译文】

三十根辐条镶嵌在同一个车毂中,只有承当起车轮的空间,车辆才能够 运动起来。

烧制黏土制造出的陶器,只有把物品充斥其中,陶器才有了实用价值。 在土面上凿出门窗作为房屋,只有人住了进来,房屋才有了实际用途。

所以本来就有的继续保持对自己有利(的状态) ,新建立的空间要让它 发挥更大的用途。


第十二章经文

五色令人目明,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 之行方。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圣人之治也,为 腹不【为目】。故去罢取此。(帛书甲本)

【译文】

自然界的青、赤、白、黑、黄五色斑驳绚烂,使人眼睛为之明亮。 马车奔驰在狩猎场上,使人的心情荡漾癫狂。

为了猎获珍禽异兽,甚至远离国都,行进到疆域交界。 酸、甜、苦、辣、咸,各种味道使人得到饕餮的满足。

宫、商、角、徵、羽,各种音阶的共鸣使人得到感官的震撼。

物质的享受使人难以自控,所以“圣人”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让 人们多些生存意识,避免为享受而迷失自我。

所以要远离那些妨碍社会发展的娱乐,多些生存危机感。


第十三章经文

人宠辱若缨;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宠为下也。得之若缨, 遊之若缨,是谓宠辱若缨。何谓贵大患若身?虎所以有大患者,为 虎有身。及虎无身,或何【患】? 【故贵为身】为天下,若可以托 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若可以去天下矣。(简本乙组第四章)

【译文】

官员无论是受到重用还是被贬斥,都体现了其对官贵的崇尚;国君最大 的祸患则是展现他的暴虐形象。

什么是重用和贬斥?其实得到重用也是受国君的驱使。

得到高贵的地位,是实现了崇尚官贵的理想;被排斥在官贵之外,则是 官贵理想的破灭。

这就是所说的无论是得到重用还是受到贬斥,都是出于对官贵的崇尚。

为什么说国君最大的祸患在于暴虐形象,像烈虎一样的国君之所以有大 的祸患,是因为烈虎有令人恐惧的形象。

如果国君能做到不让百姓感到恐惧,又哪来的祸患呢?

所以君王以自律的思想来治理天下,尚可以继续维持天下。 如果君王以个人喜好来治理天下,可能因此而失去天下。


第十四章经文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 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 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 故束【而为 一】。 一者,其上不攸, 其下不忽。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 之【象。是谓沕望。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帛甲本)

【译文】

想看它,却观瞻不到它的容貌,称之为微;想听它,却听不到它的声音, 称之为希;想抚摸它,却触摸不到它的形体,称之为夷。

这三个方面原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开用单独某一项作为神灵的完美形式。 所以要将三者融合为一个抽象概念来理解。

之所以将神灵融合在一起,是因为如果按照神灵三个特性中不存在的 “微”去做,在现实中是没法实行的;按说不同于人们正常思维的“夷”应该被排除在外,却普遍被人们接受和崇尚。

具有实用价值的思想才可应用到实践中,不是简单的字能概括的。

现如今人们因为不明白周文王的创作思想,只好回归用象数解卦之路。 这就叫与现实相脱离的状态。人们过于崇尚神灵的作用, 从而失去了《周易》 的真正价值。

由于人们对《周易》的误解, 现在已经见不到周文王思想的真实面貌了。 走进了新时代,却又见不到新思想的产生。

要用新思想形成新的治国方略,才能驾驭今天的时代马车走向未来。 要知道这是从周文王开始的,只能叫作开创新时代治国方略的开端。


第十五章经文:

古之善为士者,必非溺,玄达,深不可志。是以为之颂:“夜唬, 奴冬涉川;犹唬,其奴畏四邻;敢唬,其奴客;瞛唬,其奴怿;屯唬, 其奴朴;坉唬,其奴浊。” 竺能浊以者,将舍清;竺能庀以迬者, 将舍生。保此道者,不欲尚呈。(简本甲组第五章)

【译文】

古代真正能够被称为士的人,一定不会沉溺于普通人之中,他们思想深 沉又通达事理,深刻得难以准确表述。

这一点有舞女的颂词为证:

“勇士在漆黑的夜晚发出虎啸般的吼声;我却像冬天游过江水一样瑟瑟发抖。

“勇士机警而灵活地防备四周,伴随着虎啸之声;我却对周围充满了恐 惧。

“勇士作战勇敢,并以虎啸般的吼声震慑敌人;我却像门客对主人一样 的唯唯诺诺。

“勇士眼睛放射出逼人的神光,并发出具有冲击性的吼声;我却只会取 悦于人。

“勇士是那么深沉,并发出浑厚的吼声;在他面前我显得那么不解世事 风情。

“勇士有时又以耿直而不近人情的声调展示给世人;我却只会表现得混 混僵僵、是非不分。”

用挺拔修长的竹子代表勇士,就可以把混在其中的短丑者显现出来,并 加以清除,这样才能保证家族的清正。

真正的勇士能够保护主人,并在危难时毅然跟随主人出亡,这样才会保 证家族的兴旺。

要保持作为士的家族的兴旺,就不要处处显示自己的功德。


第十六章经文

至虚,恒也。狩中,也。万物方作,居,以须复也。 天道员员,各复其堇。(以上见简本甲组第十二章)归堇【曰静】。静, 是谓复命。 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 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沕身不怠。(竹简本+帛书甲本)

【译文】

夜晚的大地一片寂静,这是永远存在的景象。太阳缓慢升起,巡行于天 空之中,而最终还是要沉落下来。

世上万物都是从开始生长,到收获积储,然后等待新一轮的周期。

太阳要在天上巡行一周,每天都是如此,他们都要从天上回归到大地。

回归大地就形成了一种寂静状态。大自然的寂静,就如同(世人)所说 的回归命运。回归命运,与自然法则一样是一种社会规律。

知道自然法则,就会明白社会运行的规律;不知道自然法则,就会做出 违背规律的事。

在不当的时机起事,会伴随着凶险。知道社会法则,就能容纳各种不同 的人。

有容人之量,才能做到公正无私;做到公正无私,才能够得到天下;获 得天下,才有居高临下统治臣民的资格;具备了统治臣民的资格,仍然要遵 循天道轮回的规律;遵循天道轮回的规律,统治才能够长久。

在自己沉寂时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这是走出黑暗迎接光明之“道”。


第十七章经文

太上,下知有之。其即新誉之;其既畏之;其即侮之。信不足安, 有不信。 猷乎,其贵言也。成事遂功, 而百姓曰:我自然也。(简本丙组第一章)

【译文】

君王高高在上,身处下位的百姓都知道君王的尊贵。

而那些能够接近君王的臣属,初次谒见会极力赞美君王,继而他们又变 得畏惧君王,还有的会谋害君王。

君王的信用不足以安定臣属,便会有不信任的事发生。 君王说的话要兑现啊,必须珍视自己许下的诺言。

(百姓)做好自己的事情,为君王建立了功业,百姓还会说:“这是我 应该做的。”


第十八章(略)


第十九章经文

绝智弃辩,民利百伓;绝攼弃利,盗贼无有;绝伪弃诈,民复 季子。三言以为史不足。或命之, 或呼豆。视索保仆, 少私须欲。(简本甲组第一章)

【译文】

断绝以智博取官位,抛弃华而不实的辞令之风,民众才会去担当更多的 责任。

断绝霸占财富的现象,抛弃那种追逐财产的思想,盗贼就不会产生了。

断绝上层社会口惠而实不至的虚伪,抛弃对民众的欺诈之风,民众才能 慢慢恢复到纯朴状态。

以上三句是个人对卦象的理解,只能作为意象的一部分。

对待下人,或者下达命令,或者像呼喝他们奉上食物一样使唤,这样的 思想和行为,无疑是羁绊自己走向社会的绳索,以提醒自己放低姿态做人。

不要将公产占为私有,停止过多的欲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第二十章经文

绝学无忧。唯与可(阿),相去几可(何)?美与恶,相去可(何) 若?人之所,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简本乙组第三章)

【译文】

断绝学习不良的为官意识,才不会出现社会性的忧虑。

对上阿谀,对下苛刻,对上与对下两种截然不同的转换是多么的短暂! 由美善到邪恶,为什么转变得如此之快呢?

这就是要人们都到宗庙的原因,人们应当到宗庙共同参与祭祀“鬼灵” 活动。

也是为了让人们明白,不能不敬畏“鬼灵”的重要意义。


《道德经》详解请参阅杨吉德新著《竹简本、帛书甲本<老子>原文注释》,南开大学出版社。

(待续)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