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文章分享_精选小说推荐_全网小说导航平台

网站首页 > 小说推荐 正文

回首千年(雍正皇后重生)最新章节列表_浪漫言情_笑眼千千_全本免费阅读 - 古湖中文网(guhuz)

baijin 2025-08-19 19:36:01 小说推荐 7 ℃
小说:她给四阿哥做了手推车,看着胖嘟嘟的他,她顿时想生个闺女

文案

现钮祜禄贵妃·敏若的人生目标:养好娃、养好生、活过康熙!!!

康熙帝温僖贵妃,开国名将之后,辅政大臣之女,孝昭皇后之妹。入宫便是妃位,转年晋贵妃,家世显赫满门荣耀,怎么看都是满分开局。

就是命短了点,不过没关系。

上辈子穿成宫里任人宰割小宫女,在宫中提心吊胆步步惊心最终还是没活到寿终正寝的敏若盘点着上辈子练就的一身技能,发誓这辈子谁敢耽误她养生她跟谁急。

不平平安安活到一百岁,好好享受享受这荣华富贵,都对不起她上辈子斗战胜佛似的在宫里奋斗的那一十三年。

至于什么争宠……宫斗……啥玩意的,快离我远点吧!

有什么比活着、好端端活着、荣华富贵地活着更快乐的呢?!

很多年以后,

被雍正帝视为至亲兄弟肱股之臣的敦亲王胤俄:每日三省吾身,今天给额娘请安了吗?今天哄额娘开心了吗?今天额娘打我了吗?

长鞭烈马打服了满京红带子的固伦成翼公主嘉会:每日三省吾身,今天额驸听话吗?今天从哥哥那抢到额娘了吗?今天和人切磋赢了吗?

康熙帝称赞贵妃钮祜禄氏:性情娴柔,温厚贤孝,友睦后宫,教养出来的小十敦厚温善、小七(序齿第七嘉会公主)娇憨纯善,实乃后宫女子典范。

雍正皇帝赞贵妃道:贵妃母慈爱和煦,不以生母、皇宠视重皇子高低,惜小怜弱,有圣人之心。十弟善良敦厚,有大才而不张扬外露,心性纯然淡泊名利,实乃朕之臂膀也。

后世人评论敏若:这是养大了清朝康熙年间思想进步一群泰斗的疑似穿越外挂(划掉)传奇女士。

敏若:我也没争,我就赢了。

狗男人老了说后宫嫔妃数众,唯我不曾爱他。

嗐,我就在想,你是能给我当钱花还是能和我娃一样哄我开心?

都不能。

我与你疏疏淡淡,你敬我姐姐、重我家世,我在宫中日子自然好过。

你说我不喜欢你,但我若是喜欢你,就是把自己低贱到土里,去与一群人争抢,反而会让自己落于下风,失了先机和天然的筹码。

我又不傻,何苦来呢。

我不争不抢,却不是软弱无能。我能将日子过好,能护好我的孩子,能拿捏住我的家族让他们老老实实不妄想拿我当刀使,能叫他们认清自己不去争那个会害得我孩子头破血流的位子。

这不就够了吗?过着平安闲适的日子,晨起有一碗热羹,闲了有一桌好友推牌叙话,后半生有儿孙承欢膝下享天伦之乐,如此,岂不比去为那所谓帝宠恩典争得头破血流好出千倍百倍?

我且静笑,品茶看花开。

以及……我真的不想奋斗了啊!!!

平静日子真好,羊肉锅子真香!

被大肘子涮羊肉小甜点喂胖的某某众妃:可恶!可恶啊!

*她的女儿生而为大清的福瑞公主,也真正成为了大清的“福瑞”。

那位公主联合宗亲勋贵篡权,又亲手亡大清江山,担尽当世宗亲子弟、世家勋贵的所有骂名,种出了封建时代土地上大片的自由之花。

她的学生生而为大清公主,生母微贱,年及婚龄,自请和亲,然后一步一步,刀尖舔血,握住了诱人的权利荆棘,成为准噶尔部的第一位女汗王。

她的学生是皇帝之女、皇帝之妹、皇帝之姑,三代清帝至亲,顶着压力站在时代风口上,不恋公主的安稳荣华,只求建起的女子书院立遍大清之土,天下女子有学可上、有书可读、有前途可望,有未来可追。

她的学生是大清公主,帝王养女,在紫禁城中尴尬的存在,下嫁抚蒙,她握住了权利的刀锋,成为了妹妹们的倚靠,成为了茫茫草原上说一不二的存在。

……

她们亡了赐与她们尊荣的王朝,以身为刀,顶起一片新天地来。

敏若:我倒是也没干什么,就是跟着孩子们躺赢了。

(笔力所限,这部分内容不是主线,本文主线还是敏若的一生)

注:因不原因屏蔽问题,十阿哥的名字本文一概打为“胤俄”,因为打本名最后会变成胤??。

*女主不与康熙谈恋爱,番外会回现代。回到现代才是她向阳而生的结局,才是她风雨过后真正见到的彩虹。

内容标签: 清穿 女强 美食 爽文 万 章

一句话简介:贵妃养生日常 我与康熙比命长

精彩片段

片段1

时间: ::

从一开始,她在朝堂康熙与满族旧勋隐隐的争斗中站的就是康熙这一边,而她的妹妹,哪怕还未上船,也早已被绑在了她的身边。

皇后轻轻吐出常常一口气,迟疑一会,又道:“此法或可为你谋个贵妃位,再进一步的可能不大。而且,你心里是个什么盘算?若你想以此功绩换个宗室女爵我劝你……”

“我省得。”敏若温声道:“皇上会更希望发明此法的是他的妃子,而不是钮祜禄家的格格、任意一家的福晋,甚至宗室妇,都不可以。”

康熙登基至今十七年,也和辅政大臣、满洲旧勋、宗室权王们掰了十几年的腕子,先帝一力推崇汉学未必只是因为喜爱汉学,更多是因为汉人儒家天地君亲师的说法,因为汉人讲忠君爱国。

先帝壮年在位时,宗室亲王满洲旧贵们尚要三五不时地出来争一争、闹一闹,康熙少帝登基,这些年即便宫里有太皇太后这根老辈分的定海神针,其中又有多少委屈是闭着眼睛咽下的。

前头阔过的宗室与旧贵们睡觉都想回到努尔哈赤立“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的时候,后金国内一切军国大事均由八大贝勒议处,连国汗之位那个人坐都得听这八个人的,那可真是大权在握声势赫赫。

实在不行皇太极刚上位那会也勉勉强强,“四大贝勒并排而坐”①,每人一个月轮流执政,也可以接受嘛。

可以说,祖上的“阔”完全迷花了宗室王爷贝勒们的眼睛,再有满洲旧勋这群搅屎棍在里头凑热闹,可以说先帝自执政起就在跟这群宗室旧贵们斗,到康熙如今仍不消停。

在这种情况下,康熙在宗室中可信任的人寥寥无几,倒是眼中钉肉中刺能写下来印本花名册了,他自然不能容许牛痘这种可避天花惠万世的大功落在满洲旧族或者宗室头上。

所以敏若一点献出牛痘之策,最好的结果,就是她入宫为妃,康熙会厚待于她,则两方皆大欢喜。

若她以此功换自由、换不入宫,只怕康熙就要使用一下他的小心眼技能,敏若也很有可能登上他的记仇小本红笔花名册了。

毕竟谁知道谁啊,她若表现出抗拒入宫的意思,那是不是也代表着钮祜禄家并不看好康熙这位如今在坐上的帝王呢?

敏若早就将这些事情算清楚了,她也没有后悔或者迟疑的意思,开弓没有回头箭,入宫本来就在她的计划内,她还打算混宫里的养老金呢,也不可能现在突然追求绝对身体上的自由,使劲开罪康熙了。

她始终认为她的心是自由的,心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的。前世巍峨的皇廷宫城困不住她的心,今生的紫禁城也困不住她的灵魂。

如此就够了,她并没有漂泊江湖的喜好,没有想要浪迹天涯的自由不羁之心。

她今生所求,也只是“安稳”两个字而已。

将牛痘之事告诉给皇后,通过皇后转向康熙这是敏若近日才做下的决定,若是皇后没有打动她,她没有感觉到皇后心里对她与钮祜禄家平衡微妙的转换,那她宁愿捂着再寻他法,也不会冒险着与他人做嫁衣的风险告诉皇后。

从皇后的殿中走出,院里的雪已经扫净了,敏若仰头望着蓝天,清透淡淡的蓝干净得令人忍不住喜欢,几朵白云悠闲地飘着,她的心情也莫名地好了起来。

今有牛痘一法,可保此世万万人免受天花之苦。

她心甚欢喜。

作者有话要说:

①:八和硕贝勒议政的制度、内容源自清史,我略作改动,四大贝勒那一段打引号的一句话也是同一本书里的,书名就叫《清史》。

第十八章

牛痘法现世,尤其是经康熙之手现世,除了预防天花之外,对康熙也有莫大的好处。

此时南方正打三藩,康熙正是需要声势与民心稳固的时候。

经过运作,牛痘法可以成为满清得天下是顺应天意的象征,对内,也能使康熙的底气更足。

旗军贪饷恋战,为多得军资而不愿奋力杀敌尽快止战之事如今已隐有苗头,打一场仗前线不可能没有康熙的心腹,康熙猜出一旦三藩显出颓势前方便可能出现的种种“胶着”战况,心中恼愤的同时却又无可奈何。

即便如今前线得力的多是汉军旗的绿林军,他也不能动八旗军,毕竟八旗子弟军是满清根本,如今正在战前,他一旦动手,后果不堪设想。

但他忍一时不代表他能忍一世,他不会放过任何能够培养声望民心的机会,就如他日后不会放过任何打压开国诸王后裔、培植自己的军中心腹的机会一样。

敏若此时献上牛痘法,可谓正解了康熙心头之痒。

也正表了钮祜禄家对他的忠心。

经过皇后一番仔细确认、整理资料,真正向康熙献上牛痘法已近腊月,彼时正是前朝政务繁冗之时,忽听皇后前来,讶然抬头,“皇后怎么来了?快叫她进来。”

待皇后入内,他细观皇后面色,拧眉道:“今晨听窦春庭说你的身子近日颇有起色,怎么面色还是这么难看?寒冬腊月的,不在宫里好生养着,出来走动遭了风寒可怎么是好?”

皇后摇了摇头,她身体衰弱得厉害,气力不足,眼中却有些激动,好像一下把说话的气力也逼出来了,“妾有一事,必得亲自禀与万岁。”

康熙拉着她坐下,疑道:“究竟何事?”

“妾小妹偶得牛痘一法,可预防天花,现已在她的庄上试过,除了初始患病一人,另有三人接种牛痘,有韶龄幼子,也有冠年青壮,均平安出痘,未月便愈,与病前并无区别。此法与人痘法一样可以预防天花,但其凶险却远不及人痘法。”

皇后说着,将近日亲自整理好的文书献与康熙,康熙方才闻言便已大惊,接过东西却没去看,而是问皇后:“此言当真?”

“当真。”皇后道:“此事现除小妹庄上人等与妾数名心腹,绝无旁人知晓。小妹对万岁忠心耿耿,极力主张献与万岁。”

康熙翻开文书细看,激动得不知怎样言语,最终只是用力握了握皇后的手,将文书又从头看到尾一次,方问道:“你小妹呢?喊她……不,咱们去你宫里说。”

他看着皇后的气色,改口吩咐赵昌取他的大氅来,给皇后在她的斗篷外又披上一顶,自己也披上大氅,牵着皇后的手走出了乾清宫。

年底,户部又在筹算前线饷银物资,康熙这几日看着户部递上来的折子,心里一遍遍地算这些百姓的血汗银一路送到边关,最后会有多少充了人的腰包,真有多少能送到靠这份饷银东西度日的士兵手里。

越算心里越是怒火汹汹,偏为了前线的战局、为了真正要指这些银粮的士兵,他不能不给,明知道有人会贪,还是得捏着鼻子命户部筹银粮,心里憋屈得很。

这几日他未入后宫,后宫众人也没人敢来乾清宫招惹他,就是多少打听到这几日他心情不佳。

牛痘就好像寒冬腊月里的一阵春风,忽然叫他一直压抑着的一口气舒出大半去,与军资无甚关系,却是近几日他难得听到的一件叫他到这个年纪也忍不住兴奋激动的好消息。

敏若料定康熙哪怕看了皇后整理出的文书也必定会再问由来,故而她也早打好了腹稿,从头到尾答的滴水不漏,这件事也确实是时运助她,进行得顺风顺水、半分疏漏都没有。

因为她本是不打算现在研究进上牛痘法的,是庄子上挤奶的女人忽然得了类似天花的病症,管事人急忙报与她望她回京避灾,她静等两日,确定染病之人是感染了牛痘而非天花,才决心将此事提上议程。

她依稀记得天花病毒是可以通过不断接种减毒达到副作用极小的安全状态的,也大概记得是从人身上提取病毒,经过两种动物数代接种最后再接种到牛身上,通过十代接种培养达到减毒的目的。

但到底是哪两种动物她也已经记得不太清楚,只能提醒招揽到庄子上的大夫小心试验,等康熙接手过此事,或许试验会进行得更大胆、也更快。

哪怕刨去医者仁心,大概也没有人能够抵抗住研究出最安全的痘种、从此使天下人免于天花之害的名声乃至留名青史的诱惑。

哪怕是太医院那群吃皇粮养的太医们。

她没打算从头到尾将这件事把在自己手里牢牢地握住功劳,她并不需要那么大的功劳,也没有成为“牛痘之母”的野心。

她自己知道自己的几分斤两,哪怕有后世的知识经验,她毕竟不是专攻生物医学类的,只是有几分通识,等那些专业的大夫上了道,绝对比她靠谱能打。

人活在世,还是要有自知之明的。

在向康熙陈述前后时,她也说明了她与庄子上的大夫猜测人痘或许可以通过不断在动物上传播接种来减弱毒性,最终再接种到牛的身上,可能会比直接取用牛痘安全。

康熙略通医理,闻言沉吟许久,侧头命:“传太医院院使来。”

赵昌知道此事到底有多重要,亦是难掩激动,忙退下去亲自去太医院传旨。

此时殿内只有梁九功与迎春迎夏而已,兰杜兰芳都被留在殿外。康熙平复心潮,看向敏若:“此事你居功甚伟,记你大功,朕可许你一个要求,只要无伤大体,朕都会满足你。”

敏若忽然跪下,“献上牛痘法是为臣子本分,奴才不敢居功。”

康熙道:“能献上此法说明你对大清、对朕的赤忱忠心,朕若不赏你,岂不令天下人寒心,说朕是个赏罚不明之人?你且开口,但凡你说出来的,朕一定满足你。”

与皇帝打交道总是需要十分的谨慎,敏若思忖着缓缓刚要开口,皇后忽然倾身拜下,“小妹久在闺阁,恐羞于开口向万岁请恩,妾斗胆一言,望万岁见妾多年侍奉宫中勤恳谨慎,小妹也算有功于万岁,听妾一眼。”

康熙望着她:“你说。”

皇后再拜一拜,缓声道:“小妹天性疏淡平和,不喜繁事,厌恶争纷,求万岁日后庇于小妹,保她能安居一隅,平稳度日,免被牵入汲汲之争。她亦非恋栈权位声名之人,妾请万岁万莫加隆恩于她,只赐她安稳年月,保她终老,妾纵来日,心内无愧于她。”

敏若怔怔看了眼皇后——皇后这是为她打起感情牌了。

康熙听到皇后后言,心中反而未起猜疑忌惮,又或许是牛痘之事对他而言惊喜实在太大,他老人家这会还开心着呢,于是顺嘴道:“常闻妹好乡野隐事,便特允你日后可留外园别院,随时小住,享山野田园之乐。”

皇后闻言万分惶恐,忙道:“此例寻常人家上可,宫中绝无此先例,纵得万岁厚爱,恐小妹福薄,不配重恩,宫中绝无先例,怎可开先河,只怕后世因此而纷乱颇多……”

嫔妃入宫哪有还能随便进出宫门的,即便大清如今尚未如几代前朝那般宫规严苛,嫔妃出宫除了随驾、省亲也只有一种可能——被遣送回家。

满人尚未习儒法深刻,对嫔妃们的拘束其实不比前朝,先帝废后博尔济吉特氏被废为静妃后没多久便被接回科尔沁,再嫁生子,听闻生活颇为和美。

其余先帝嫔妃年迈而无子位卑的也有被遣送回家的、服侍过先帝而没有被册封位份的宫女们先帝崩逝后也被允许出宫再嫁,太皇太后还恩赐了妆银。

但遣送回家后怎可再入宫门,康熙给敏若的特许是开了先例,且是极容易被人钻空子的先例,若有人因敏若能够随意出宫而对她或者试图借空对宫内不利。届时哪怕如今牛痘有泼天功绩,敏若也是有罪之人。

皇后怎肯叫敏若担这样的风险。

敏若也连道不敢,康熙却自顾自道:“唐中宗有昭容上官氏,于宫内封昭容、于长安有外宅,小妹功绩远超上官氏,怎还不配一处别院随心消遣了?皇后你就是行事过于谨慎了。”

皇后心道:你事后后悔的时候就不带这么说的了。

当然,沉浸宫廷多年,她到底也是个体面人,脸上怎么可能把情绪带出来,故而沉默未语。

康熙急不可耐地要去安排牛痘事宜,并未多留,只叮嘱皇后好生安养,又对敏若道:“你的功劳忠心,朕都记得,在你姐姐这安心住着,不必畏怯。”

估计他出门的时候还想:遏必隆那老犊子,何德何能生出这两个对大清、对朕忠心耿耿的女儿啊。

当然这是敏若站在他的立场上的假想猜测,只说康熙去后,敏若急忙扶皇后在炕上坐下,坐下,应下忙奉上一碗参茶,皇后痛饮半碗,缓了半晌,方长长吐出口气,对敏若轻声道:“那宫禁之事,回头……”

“还请姐姐替我辞去重赏。”敏若软声道:“敏自知不堪配。”

“好、好。”皇后长出了口气,握住她的手,道:“不是姐姐不知道你的喜欢,只是万岁的性子,这会他在兴头上,许出来的东西不觉有什么,日后过了如今的激动,或许不会后悔,有人说此不和礼法,他也听不进去,但倘若真有一日因此出了什么事故,恐怕……你也难辞其咎。万岁不是心智不坚之人,只是与帝王相处,到底先是帝王……你日后只管恭敬体贴于他,万莫将他当做你的夫君,否则……否则日后宫廷中长日漫漫,便都是你心痛的日子!”

她重重握着敏若的手,目光激动似乎想起旧人旧事、又或是想起了自己少年时,被难得激动的情绪激起了一长串的咳嗽,良久方归于平静。

敏若缓声道:“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①姐姐放心,敏若明白。”

皇后注视着妹妹明净清澈的眼眸,半晌方缓缓点了点头,一面用力握了握敏若的手。

“你若不是钮祜禄氏女子,不是满洲女子,不是八旗女子,只是普通民女之身,凭借牛痘之功,封个固伦公主,怕是也当得的。”

作者有话要说:

①:《诗经·卫风·氓》

第十九章

“若我不生在钮祜禄氏,不生在满军旗,或可得一个爵位吧,可身为女子之身,哪怕封为公主,也难免成为政治权利争斗的棋子或者胜利的奖品,所以最终,是满军旗是汉军旗,究竟又有什么区别呢?”

敏若扶着皇后缓缓起身,“莫要多思了,脱去大衣裳,躺下歇歇吧。”

她于是似是开玩笑地说了一句:“男子若有此功,封爵拜官荫蔽子孙,凭什么是女子,就只封个公主,做一朵庭内的富贵花了?”

皇后被她说得一怔,愣了许久,又是久久的缄默无言,半晌方道:“是啊,是什么道理呢。”

迎夏迎春近前来服侍她宽去了大衣裳,等皇后躺到床上,敏若倾身替她掖了掖被子,皇后忽然道:“庄子的事情你不要想了,我替你办,皇上心胸开阔,不是寻常受礼法拘束之人,日后你一年出去一二次小住还是不难的。况你那庄子地方好,皇上本也有心在外修建别院避喧听政,只是近几年前头都不消停,国库不宽裕只能作罢。我记得你那处庄子不出三十里就是前朝一‘清华园’的旧址,皇上若修别院,我心里算着,用那旧址翻葺的几率很大,便是不在那,也多半在你那庄子一圈周围,日后都便宜着呢,你且放心吧。”

声明 :本站内容转至互联网,所有资源版权均为原创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

联系方式:yqshuba@outlook.com

本章完

温僖贵妃她不想奋斗了/温僖贵妃在线养老躺平——青丘一梦

时间: ::

TAG:

可不是么,后来没几年,康熙就在那建了畅春园。

敏若心里不由想皇后若在后世,一定是个搞房地产的好料子,那边皇后已拍了拍她的手,“万事自有姐姐替你筹划,你莫多思了,只管安心吧。”

后来皇后与康熙一番推拉,究竟皇后是怎么操作的敏若不知道,但确实给了敏若一道私下的谕令,允赐每岁临“牛痘庄”静居祈福。

没错,敏若的庄子,被康熙大笔此名“牛痘庄”,听说还给一个御笔大牌匾,等康熙来回再莅临巡视几次,那地方没准就成半个皇家御苑了。

不就是敏若入宫之后想偶尔回去小住吗?到时候就算太皇太后要去住,都能名正言顺地说成是体恤万民感牛痘诞世之大功德。

没看连小住都被搞成“静居祈福”了吗?

但敏若半点没因此多么的感激涕零,刚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她满心都是mmp啊。

这小子真是不是自己住的地方就随便造啊!合着你不住,给人取个名字就牛痘,你咋不给紫禁城改名叫牛痘城呢?到时候哪怕过八百辈子的小学生都得知道牛痘是康熙这皇帝在位的时候有人发明进献并被他推广的。

但不管怎么地,这事皇后是给她搞定了。

牛痘在前朝一波激起千重浪,康熙安排太医院先进行试验,同时按照敏若的说法进行持续接种减毒。都说宫里没有不透风的墙,太医院的太医们被派出了大半,傻子都知道有问题,自然要仔细探寻。

至于得到消息之后他们是怎么想的,就不管敏若的事了。

只是腊八这日,舒舒觉罗氏领了宫中赐的腊八粥入宫谢恩时,说起了敏若之事:“近日有好几家福晋登门与我说起敏若的婚事,竟还宗室妇。虽然敏若入宫之事没有光明正大地摆出来说过,可……”

“跳梁小丑何足俱,他们是来试探咱们家的位置的,额娘您不要管这个,干脆闭门谢客就是了。”皇后浅浅说了一句,“敏若的事,万岁爷自有安排。”

若是皇后说她自有安排,舒舒觉罗氏还能问上一句,可若是康熙的安排,舒舒觉罗氏可就不敢深问了,忙点了点头,四下里看看,问:“敏敏呢?”

“今儿腊八,我偷懒不见外命妇,太皇太后宫里确实热闹的,有几家宗室的老福晋入宫,太皇太后喊敏敏过去见见。敏敏性子随和宽厚,很得太皇太后与皇太后的喜欢,额娘你就放心吧。”皇后又问起法喀的功课来,牵走了舒舒觉罗氏的心神,她立刻便撇下方才问起的小女儿,喜气洋洋地说起法喀近日的上进来。

皇后见她的模样,分明是旧日习惯了的,也应是她所认可的,可不知怎么,心里忽然有些不是滋味。

只说慈宁宫里,敏若收了一盘子的见面礼,也磕了一堆的头,阿娜日就在她身边,俩人站在一处,年岁相仿、身量相当,也都打扮得明艳俏丽,简亲王府的老福晋笑道:“瞧这俩小姑娘站一处,真跟一对姐妹花似的。”

“她俩是有天长日久做姊妹的缘分的。”太皇太后的目光在殿内几人的身上轻轻扫过,笑着,似是意味深长地说。

阿娜日听不懂这些,茫然地眨眨眼,笑眯眯道:“我喜欢敏敏,若能与她真做姊妹可真是大好事。”

再相熟了,她干脆就学皇后喊敏若的小名,竟连“额格其”都不喊了,想是觉着敏若也没大她两个月,喊额格其她有些不划算吧。

敏若笑笑,没打算告诉她太皇太后话里的机锋,那边方才被太皇太后看过的几个人中的一个全当听不懂,用一口流离的蒙语对太皇太后笑道:“这样好的姑娘,我可想拉回家给我家小哥儿做媳妇呢,能得这样的孙媳妇,那可是长生天赐给我的福分了。”

大概是这个意思吧,敏若强听着分辨,那边太皇太后懒懒扫她一眼,“要么说你福气不如我深厚呢?”

这话一出,敏若还比阿娜日反应慢了一瞬,阿娜日都忍不住露出笑来了,她才反应过来,登时心里好笑极了——这可真是仗势行事了,若非以太皇太后的地位,怕是说不出这样的话的,便是皇后,也没那个底气在这帮出身非满即蒙的宗室女眷中说出这句话。

这就是太皇太后她老人家的底气啊。

敏若心内咂舌,那边太皇太后又握住了她的手,似笑非笑地对众人道:“这孩子日后是要长久地陪在我身边了,可是我担了这福分了,你们往后要听经,可都得找我排队啊。”

这话一出,简亲王老福晋就笑了,推出身后的故简惠亲王福晋和卓来,“我们家这个可不用吧?这可是人家亲侄女,老祖宗您还管人家姑姑见侄女?”

她也说得蒙语,语气轻快活泼,看得出这些年孀居生涯并未叫她变得沉闷多少,在太皇太后与太后的照拂、来往宗室妇多是自家姐妹的情况下,她的日子远比天下孀居女子甚至有夫婿的妇人好过出百倍。

敏若笑着要向和卓行礼,和卓忙上前与她行抱腰接面礼,嘴里脆生生地喊了一声“姑爸爸!”

其实她与钮祜禄·敏若的年岁相差不小,未必有多亲近,但这一礼是拜自家长辈的,外人无话可说,也免去敏若与她究竟是谁行礼的尴尬。

因为有眼睛的都看得出来以皇家如今对敏若的看重,哪怕她最终无福与现下的钮祜禄氏皇后成就一段钮祜禄一门当朝双后的佳话,入宫也至少妃位起步。

没错,如今宫外正在站队,站的就是当下这位钮祜禄皇后一旦薨逝,接下来继任中宫的,是一向为康熙所偏爱的舅家表妹、孝康章皇后内侄女佟氏贵妃,还是这位如今有献牛痘大功的当今皇后之妹。

在敏若看来这是无稽之谈——康熙俨然是不可能再扶立一位钮祜禄氏皇后的,先不说为政治因素考虑他无此心,哪怕康熙真有这个意思,这段日子她也不可能过得如此悠闲平静。

康熙的意思,皇后一定是最先知道的。

何况康熙在宫内诸妃中,俨然偏爱于佟贵妃,这是有眼睛就能看出来的,而原主前世的记忆也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她这个人,活到这个岁数最大的优点就是有自知之明。

那这个消息,究竟是哪家传出去的呢?

揣测帝意的举动就这样明晃晃地于京中招摇,哪家的大聪明做的这绝顶聪明的事啊。

敏若轻轻摩挲着腕上入宫之后一直戴着的太皇太后赐下的珠串,目光似是随意地在满殿诰命上游动,最终轻轻落在了一人身上——佟国维之妻、佟贵妃之母、一品诰命夫人赫舍里氏。

嫁的是大聪明,生的也是大聪明,就是不知这位到底是不是大聪明。

她目光似乎只是随便落在了佟夫人身上,佟夫人与她对视的一瞬,她笑着向佟夫人微微欠身颔首致礼,行举端庄得体,有林下风致。

佟夫人对着她如此笑容可掬的温和模样,下意识地感到有些局促,想要微微侧头避过,却强板着自己不退半步,也微微笑着,向敏若致礼。

嗯,大聪明家里人找到了。

敏若笑着又对她点点头,然后温柔得体地收回了自己的目光,偏头与阿娜日低语交谈,唯独佟夫人坐在远处,想起方才敏若温柔和顺甚至有几分清澈天真的笑眼,心跳似乎忽然有些急促起来,羞于继续与敏若对视。

她觉着脸颊微微有些热,低下头抬手摸了摸——其实并不热,只是心理情绪导致她产生的感觉。

似乎是人太多了,慈宁宫宽大的宫殿都让人觉着有些憋闷,佟夫人微微感到有些坐立不安,又或许是于心不忍,低头强坐在那里,从外人的眼中看,她的行为依旧是端庄得体的。

第二十章

太皇太后经年不问外事,对时下京城中隐藏在暗处的汹涌并不清楚,今儿只是配合孙儿的意思将敏若拉来向部分不安分的外命妇宣示了皇家的意思,同时也存着想要给熟悉的命妇们炫耀炫耀的心。

此时殿内并无其他宫妃,年轻少女只有敏若、阿娜日二人,并康熙的几位公主在太皇太后炕上拥簇她坐着,可见太皇太后的意思。

这会说了半日的话,太皇太后对敏若道:“才听说你额娘也入宫了,我也不耽误你们母女团聚叙话的功夫了,快去吧。”

简亲王老福晋也忙对和卓道:“你也去吧。”

她是觉着和卓到底是钮祜禄家的出身,倒不在意和卓与那位舒舒觉罗氏老侧福晋亲近与否,无论怎样,和卓入宫都该去拜见皇后一番的。

敏若于是行礼告退,出门前还听到太皇太后对简亲王老福晋说:“这孩子待在身边,总是叫人感到舒心……”

和卓的蒙语显然比她溜,敏若还得细细想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和卓已经明白过来,笑着看了眼敏若——她年长敏若许多,敏若对她或许已没什么记忆了,但她当年确实抱过敏若这个小姑爸爸的,虽然感情冷淡相处不多,但她其实更拿敏若当小辈一样看。

好像一但把一个人看做自己的小辈了,心里就总是会有许多的偏爱与纵容。

至少此时,听到太皇太后对敏若的喜欢,和卓心里也跟着有些欢喜。

从慈宁宫到坤宁宫路程不远,二人披着厚厚的斗篷在雪地里走着,和卓有心问敏若两句,又因为一直以来关系的生疏而不知从何开口。

还是敏若先起的头,语气客气中又带着亲近热络地问和卓:“近来你身子可好,京里雪中,记得从前你在家时总是咳嗽,不知今冬还有没有咳嗽。”

和卓没想到她还能记着自己从前的事,又是一副长辈的口吻,心里忍不住想笑,软声道:“好多了,额娘请了宫中的太医为我医治,已有一二年未曾咳嗽过了。”

“那便好,今秋在外熬的秋梨膏,离家时嘱咐额娘给你送去两罐,不知你吃着可好?”和卓今日与她这般亲近,也未尝没有那两罐秋梨膏的缘故在里头,听敏若这般问,忙说吃着很好,又说老福晋在她那尝了一些,也很喜欢。

敏若点点头,二人继续往永寿宫走着,和卓离她近了有一些,见四下静悄悄地无人,只有身后几个心腹跟随,方才低声提起近日宫外之事。

说的无非是宫外皇后的传言,敏若也是今儿一早,宫外的赵嬷嬷坐不住了,借着这个命妇入宫朝见的空档给云嬷嬷递了消息,她才知道的。

舒舒觉罗氏久居内围,也没有发现这种事的细致心思,赵嬷嬷为防生变,只能走法喀的路子给云嬷嬷递信。

敏若握了握和卓的手,和卓看着她的眉眼,隐约知道是叫自己放心的意思,莫名地就松了口气。

今日一见,她发现她这三姑爸爸确实是与从前大不一样了,身上有种叫人莫名想要听从信服的镇定泰然。

想是时势催人,皇后若真不好了,钮祜禄家有几个能站出来顶门立户的人?

她心情愈是沉重,走到永寿宫殿门前,听到里头舒舒觉罗氏的笑声,和卓不由看向了敏若。

敏若镇定地命人通传,然后与和卓进内,皇后正倚在暖阁的炕上与舒舒觉罗氏说话,见敏若回来忙叫她近前,摸了摸她的手,使人倒热茶来,“怎么不坐暖轿回来?才我还与额娘说呢,今儿天好冷。和卓也来啦?”

和卓笑着向皇后与舒舒觉罗氏请了安,敏若亦向舒舒觉罗氏见礼,舒舒觉罗氏见她与皇后亲近的样子,心里还怪不是滋味的,道:“姐儿在宫里住着,也不想家、不想额娘了。”

“额娘。”没等敏若言声,皇后已笑着开口:“敏若在我这里住着,再挂念家里还能自个儿出宫去不成?和卓快坐下,姑爸爸这备的普洱茶,你喜欢的。”

和卓笑着谢了恩,几人略言语两句,和卓知道皇后许有话与敏若、舒舒觉罗氏二人说,便起身告退道:“慈宁宫那边许要散了,我得回去到老福晋跟前了。”

“你哪日再进来,我总见不到你,也想得紧。”皇后又命人将腊月里底下新进的缎子取来数匹与和卓,还有两匣年下宫里新造的绒花,“带回去赏人吧,料子我瞧着不错,年底下裁衣裳穿,算是姑爸爸先给的压岁钱了。”

按理来说和卓早出嫁了,能从娘家亲人手里领压岁钱都得是极得长辈喜爱的,她与皇后当年关系也不过平常,倒是这些年她嫁了人,皇后在宫里但凡从容些,也必定厚厚地在年底赏她。

来自《温僖贵妃她不想奋斗了/温僖贵妃在线养老躺平》作者:青丘一梦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