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文章分享_精选小说推荐_全网小说导航平台

网站首页 > 小说推荐 正文

灵希(中国内地作家)_百度百科

baijin 2025-08-19 19:39:33 小说推荐 1 ℃
《良辰好景知几何》定档 窦骁陈都灵谱写热血青年报国长卷


北票大地之子玛拉沁夫


我和玛拉沁夫是同乡,相距五华里。过去互不相识,我久仰大名,他不一定了解我。尹湛纳希把我们俩连在一起了,他领着夫人娜仁戈娃于年回到北票,参加尹湛纳希纪念馆开馆典礼,我和他第一次见面。开馆典礼后,我们一同回故乡,一同拜访父母官,一同和乡亲们欢聚一堂,高举金杯大唱蒙古歌。

多年来,为修复尹湛纳希故居,我在下边跑,他在上边活动,配合默契,成果显著。我们俩经常面谈交流,书信往来,电话沟通,一来二去,很自然的形成&#;老铁&#;。


对蒙古族文人,我在思想上,一崇拜尹湛纳希,二崇拜玛拉沁夫。尹湛纳希是中国蒙古长篇小说之源;玛拉沁夫是中国草原文学的开拓者。

当代著名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名扬中外。对他的文学生涯,有不少人写过&#;文坛千里马&#;。就这个千里马,从北票大地跑出去,跑遍大草原,跑遍全中国,走向世界。


家贫志不穷

玛拉沁夫,乳名色登扎布,汉名佟万青。年8月8日生于吐默特右旗土力根太平村(年从北票划归阜新)。全家六口人,他是老&#;嘎达&#;(最小)。父亲告盛,汉名佟子凌(年);母亲德力乎其其格,汉名王爱贞(年);姐姐灵希,汉名佟月英,生于年;大哥塔日牙沁夫,汉名佟万军,生于年;二哥舍拉扎布,汉名佟万和,生于年。土力根太平是一个纯蒙村,三十多户,佟家、赵家、常家三大姓。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土力根太平灾难重重也不太平。

玛拉沁夫的家庭贫寒,房子三间,有几亩地,还有一匹老马,和邻居合伙耕种土地。有一年的夏天,天气闷热,他父亲正在套犁杖趟地,突然从旁边高粱地里闯出两个贼头贼脑的人,把趟地的老马给抢走了。唯一的一匹牲畜被抢走,土地无法耕种,生活难以维持。年投靠亲友,全家从土力根太平搬到牤牛河西的黑城子。玛拉沁夫的大舅舅王宪廷给他们找两间破房暂住,后来他小舅舅王宪章盖了新房,将三间破房借给他们居住。住房问题解决了,吃穿怎么办?又是一个难题。

黑城子是小王子沁布道尔济的王府所在地,东街居住的是汉民,西街居住的是蒙民,不论蒙民和汉民都是小王子的奴仆,因为土地都归王爷所有。为了养家糊口,他大哥到王府里做杂工当奴仆。他父亲从小读过蒙文,跑华里越过两道河套到官营子教蒙文。王府围有赌场,他母亲包荞面饺子到赌场上卖,挖野菜到大街上卖。她是一位勤劳善良的母亲,又是一个出色的蒙古族民间歌手,会唱好多好多蒙古民歌,如《阿其玛》、《嘎达梅林》、《达那巴拉》、《僧格仁亲》、《努恩嘉》、《云良》、《万礼》、《僧王》、《陶老爷》等等。她的歌声能鼓舞起全家人的欢乐,也能解除家庭苦闷。他大哥有一年春节在王府给小王子贴对联,不小心被风吹掉了,小王子说不吉利,将他大哥暴打一顿撵出来了。母亲以优美的歌喉给儿子唱起《达那巴拉》,儿子听到歌声,受到安慰,又做临时工去了。

他父亲当上蒙文教师,对文化学习认识很高,家庭生活如何困难,也让儿女们上学读书。玛拉沁夫上学念书了,他在王府小学里,学蒙文、汉文,也学日文。他聪明伶俐,学习好,同学关系好,不少有钱人家的孩子把旧作业本和铅笔头送给他用,他知道自己家里贫穷,把小朋友们给的本和笔都计算着用,节省着用。有一次放学回家,把铅笔丢了,没法写作业就急得哭了,他母亲赶紧拿着仅有的二两麻跑到街上卖了,买回铅笔让他写作业。他母亲不仅关心他的学习,还给他唱过很多优美动听的蒙古民歌,《嘎达梅林》唱了一遍又一遍,听了一遍又一遍。受母亲歌声的熏陶,玛拉沁夫也学会了很多首蒙古民歌。

玛拉沁夫在王府小学,蒙语说得好,蒙文学得也好。有一次老王爷棍布扎布发善心,来到学校视察,对蒙语文学习好的奖励一块月饼。玛拉沁夫受奖一块月饼,心情激动,同学们也羡慕。有钱人家的孩子吃一块月饼不算什么,贫苦人家的孩子吃一块月饼很不容易,而且这块月饼是老王爷奖励的,和平时买的月饼也不一样。玛拉沁夫把月饼拿回家,全家六口人,你让我,我让你,谁也不吃,大家都让玛拉沁夫吃,可玛拉沁夫说啥也不吃。一块月饼,争之不足,让之有余,硬是放着长长毛。

土默特右旗成立蒙古中学(朝阳蒙古中学),到黑城子来招生,玛拉沁夫跳级报考蒙古中学,只因一元钱报名费,难住了父母,急得玛拉沁夫团团转,想不去报考了,老师听说后带上一元钱,领着玛拉沁夫上了路。考试结果,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朝阳蒙古中学。

在朝阳蒙古中学读书期间,没有钱买车票,用两条腿来回走。有一次从北票往回走,想到十八台敖成恩姐夫教学的小学吃一顿饭,走得又累又饿,好容易走进学校院内,不巧,他姐夫住独身,还有一节课,没有时间给他做饭吃,把他饿得老常(肠)家和老杜(肚)家轱辘轱辘的老打仗。

朝阳蒙中这所学校,虽然收费不高,玛拉沁夫也拿不起。他又转入开鲁蒙古中学,这是一所官费学校,不但不收学费,而且还供吃供穿。这所中学不学汉语,只学蒙语和日语。玛拉沁夫在这所学校里,一直学习到&#;八一五&#;日本鬼子投降。


走上革命路

&#;八一五&#;日本鬼子投降了。玛拉沁夫从开鲁蒙古中学回到家。年月日,八路军二十五旅旅长张晓冰给黑城子小王子沁布道尔济写一封信,劝他投降八路军,保证他的生命财产安全。小王子依靠蒋介石的势力,死不投降,顽固到底。翌日早晨八路军二十五旅集中火力,猛烈地向黑城子王府开火,小王子反抗一天,招架不住,夜间十二点多钟带领人马逃出王府。八路军开进了黑城子,不打不骂说话和气,玛拉沁夫心里高兴了,想要跟着八路军走。八路军首长看他蒙汉兼通,还是个难得的中学生,便要了他。正当八路军向北撤退中,遇到了蒙民十一支队。八路军首长将这位蒙古小八路介绍给蒙民十一支队。

蒙民十一支队是骑兵,政委是个年方二十四岁的蒙古族女将,名叫乌兰。乌兰个儿不高,圆脸,眉清目秀,身穿紫红色蒙古袍,头扎红头巾,脚蹬蒙古马靴子,骑在一匹高大的青色战马上,威风凛凛,表现出飒爽英姿的女将风度。

乌兰政委见到这位蒙古小八路玛拉沁夫非常高兴,把他留在自己身边当通信员。玛拉沁夫没有马,乌兰和他骑在一个马上,奔跑在辽西的战场上。

乌兰政委率领蒙民十一支队在北票,阜新、义县、朝阳、敖汉一带活动,消灭过多股土匪。有的蒙古土匪崇拜和惧怕乌兰,向蒙民十一支队投降了。有一天,乌兰在牤牛河东听说,投降的一股土匪骑兵叛变跳跑了,她气得骑上战马,拿起双枪,朝叛徒逃跑的方向追去。叛徒们正在一个大院里大吃二喝,划拳行令,好不热闹。乌兰一脚踢开院门,闯进屋里。叛徒们一看是乌兰,吓得鸦雀无声。乌兰高声喝道:&#;你们为啥叛变?到国民党那边死路一条,都快给我滚回去!&#;逃兵们无言可答,个个骑上马,乖乖地跟着乌兰回来了。

还有一天,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的文工团,在黑城子河东给群众演出《血泪恨》。演出正在高潮时,突然出现匪情,枪声连响,演出中断,许多观众却不肯散去,呼喊着要求继续演完。这时候,乌兰政委跳上舞台高声说:&#;父老兄弟姐妹们,请安静,我们一定满足大家要求,把剧演完。&#;她立即指挥骑兵一中队去击退土匪,步兵班撤到会场外围保护演出。一场《血泪恨》在枪声伴奏下演到终场。

在玛拉沁夫的心目中;乌兰是个大英雄,也是一个大学问家。他觉得乌兰懂得很多革命道理,很多翻身理论。他敬仰乌兰,乌兰也给他讲革命故事,上文化课,还教他唱《蒙古出征歌》,歌词大意是:

可爱的英雄像猛虎一样强,

拿起战斗的枪骑马上战场,

千万只眼睛望着英雄,

希望的眼泪欢喜在胸膛。

我们是祖国的依托栋梁,

我们是人民心中的骄傲,

光荣的英雄骑马奔征途,

消灭顽敌凯旋再归来。

乌兰觉得玛拉沁夫聪明、机灵,长期在自己身边当通信员会影响他的前途。将他送到内蒙古自治学院深造,毕业后被分配到内蒙古文工团工作。在文工团里,玛拉沁夫是个活跃人物,前台后台样样都能拿得起来,年整个一秋冬一直随团在前线演出。文工团领导发现玛拉沁夫有才华,把他调到文工团创作组,让他从事专业创作。他创作的第一个作品是歌词《保卫热河》,初试成功,这个歌让文工团给唱出去了。这对玛拉沁夫是一个很大的鼓舞。他接着写演唱词、写活报剧,还写出了大型剧本。玛拉沁夫在文工团里,一边创作一边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在革命路上进步很快。

玛拉沁夫在昭乌达盟的林东,见到了乌兰夫。年3月,他们跟随乌兰夫来到了乌兰浩特,参加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前后的激烈的阶级斗争。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宣告成立,党中央和毛主席、朱总司令都发来贺电。当时,站在十字路口观察形势的一些蒙古族上层人物,绝大部分都倒向共产党。火红的革命熔炉、艰苦的战斗生活,使玛拉沁夫在政治上、思想上得到很大的锻炼和考验。

玛拉沁夫在革命路上越走越坚强,年8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玛拉沁夫念念不忘刚迈入革命路上辛勤培育他的乌兰政委。在他的许多电影和小说中都有以乌兰为原型的艺术形象,如他的代表作《茫茫的草原》中塑造的苏荣女政委,就是乌兰。在电影剧作《祖国啊,母亲》中塑造的女英雄洪戈尔,也是乌兰。玛拉沁夫通过革命斗争,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斗争知识和生活素材,这给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更上一层楼

玛拉沁夫在写一些歌词、散文、通讯、剧本的基础上深人发展,继续前进,开始文学艺术创作。正在这个时候,科尔沁草原发生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一个年轻的女牧民,英勇和逃犯进行殊死搏斗,最后终将逃犯抓获。玛拉沁夫以此为素材写出短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在《人民文学》年1月号头条位置发表《科尔沁草原的人们》后,玛拉沁夫的处女作一炮打响,轰动了中国文坛。老诗人臧克家发表评论说,这篇小说主题鲜明,人物新颖,故事性强,生活的气息、内蒙的特色浓郁,文字富有一种朴素的美。《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是我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史上第一篇优秀短篇小说。年,玛拉沁夫被调到中央电影剧本创作所,同海默、达木林合作,把《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改编成电影《草原上的人们》。在全国一上映,得到观众的赞扬,很快《草原上的人们》主题歌&#;敖包相会&#;广泛流传起来:


十五的月亮升起在天空哟,

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

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

你为什么还没有到来哟。

年秋,玛拉沁夫进入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开始给丁玲当文学研究生。除丁玲直接担当他的导师外,老一辈著名作家艾青、田间、赵树理、康濯也经常指导他学习。在中央文学研究所,玛拉沁夫开始系统地研究名著,对作品中的人物线索、故事情节、艺术手法、环境描绘、语言特点都一一作了深刻的研究。经过学习使他树立了正确的创作思想,扩大了艺术视野,提高了观察生活和艺术表现的能力。

在《科尔沁草原的人们》发表之后,玛拉沁夫再次深入生活,体验民情,艺术构思,从年9月到年月,在一年内又相继发表了四个短篇小说:《善丁河畔》、《在暴风雪中》、《春的喜歌》、《命名》。这四个短篇小说,反映了草原上人们的生活、劳动、爱情和公与私的矛盾。

玛拉沁夫的代表作长篇小说《茫茫的草原》是中国草原文学的扛鼎之作。这部长达万字的长篇小说(上、下部),反映了我国北部察哈尔草原上的蒙古人,在解放战争时期,表现了他们明确的政治态度和选择走什么样的道路。日本投降了,德王跑了,草原上的蒙古人走向何处?人们说法不一,心里活动也不一样。中间势力抱着观望态度,反动势力暗中勾结秘密活动,正义势力在茫茫的大草原上找不到解放道路。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及时委派苏荣为首的工作队深入草原,发动牧民建立了明安旗骑兵中队,展开了正义和反动的两种社会势力的生死斗争,一步一步把广大牧民引向民族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茫茫的草原》是蒙古族的一代史诗,是解放战争年代内蒙古社会历史的一面镜子。玛拉沁夫笔下的人物是真正的蒙古人,作品以艺术的表现手段,展现了草原景物和风土人情。

玛拉沁夫不愧为草原文学的开拓者,他的处女作和代表作,都以草原为题目,如《科尔沁草原的人们》、《茫茫的草原》,还有《草原上的人们》、《草原晨曲》,《花的草原》等等。玛拉沁夫把大草原描绘为&#;辽阔的大草原,放牧的牛羊群,奔驰的骏马,翻腾的沙丘,镜子般的湖水,变幻无穷的雾雪,无边无际遮天盖日的大森林以及草原上特有羊毛味、牛粪味和夜风传来的秋草味。&#;这独特的自然风光,使人们感受到了浓郁的草原气息。

玛拉沁夫的短篇小说《活佛的故事》,在文学艺术上又登上了新高峰。活佛的原型比玛拉沁夫小一岁的王扎拉,俩人从小在一起玩,一起上树撸榆钱,一起光着屁股下河摸鱼。他的童年好朋友,却突然变成了活佛。《活佛的故事》深入浅出的刻画了由人变成神,而又由神变成人的过程。玛拉沁夫在小说中,用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揭示了造神和宗教的千古之谜。人创造神,神又戏弄人,在阶级社会里,统治者利用崇拜神的宗教,麻痹人民的斗志,巩固其反动统治。旧社会使人变成神,新社会使神又变成人。解放后,活佛脱掉了袈裟,穿上了蒙古医生的衣服,用蒙药给人民群众治病,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这才成为真正的&#;活佛&#;。

玛拉沁夫五十年的文学生涯,创作出很多优秀小说,优秀电影剧作,受到有关部门奖励。《科尔沁草原的人们》,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文艺评奖文学一等奖;《草原上的人们》年荣获中央文化部故事片奖;《茫茫的草原》上部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十周年文艺评奖文学一等奖;《茫茫的草原》(上、下部)年又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评奖优秀长篇小说奖;《活佛的故事》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祖国啊,母亲!》年荣获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评奖电影创作一等奖。

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文学创作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也包含着艰苦的体力劳动。玛拉沁夫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车轮,不断地&#;自我调整&#;,仍像一匹矫健的千里马奔驰在文学艺术的大草原上。


冲出死亡线

一部作品问世后,往往今天给戴上红帽子,明天又给换上黑帽子。玛拉沁夫的代表作《茫茫的草原》在红帽子和黑帽子之间,挣扎了很久很久,终于冲出了死亡线。

玛拉沁夫于年春,从北京返回内蒙古,到察哈尔草原明太旗挂职深入生活(任旗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并着手写作早已酝酿的长篇小说《茫茫的草原》(原名《在茫茫的草原上》)。年,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茫茫的草原》(上部)的创作。年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后,受到文坛和读者们的赞扬,有的说是成功作品,也有的说是优秀长篇小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周年文学艺术一等奖。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我国政治生活的不正常化,这部获奖作品在死亡线上挣扎起来。年在&#;反对修正主义思潮&#;运动中被诬为&#;人性论&#;的黑标本。年文艺整风时又被打成&#;大毒草&#;。文艺整风,变成政治运动,在&#;利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的理论指导下,玛拉沁夫被定为反党分子,决定给予留党察看两年,行政降三级处分,此处分决定,上级党委未批准,故未执行。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茫茫的草原》硬被扣上&#;煽动民族分裂&#;的&#;叛国文学&#;的帽子,受到无理的批判。

玛拉沁夫遭受到残酷的迫害,被定为内蒙古文艺界第二号&#;阶级敌人&#;,报刊杂志点名批判,扣的帽子不下几十顶,什么&#;阶级敌人&#;、&#;反动学术权威&#;、&#;走资派&#;、&#;反党分子&#;、&#;黑帮&#;……整天批斗,审判、游街示众。群众专政,抓&#;内人党&#;,玛拉沁夫被抓进监狱。造反派的刑法多样化,剃鬼头、火炉烤、冻冰棍、拳打脚踢、棍棒抽打……玛拉沁夫在这种环境条件下,以顽强的意志,通读了《资本论》、《鲁迅全集》、《中国通史》,学习唯物论辩证法,写下了近二十万字的读书笔记。

北京来了最新指示,说内蒙古抓&#;内人党&#;扩大化了,让纠正平反。玛拉沁夫没有任何问题,年被无罪释放。直到粉碎&#;四人帮&#;以后他得到彻底平反,重见阳光。

玛拉沁夫年创作的中篇小说《第一道曙光》,揭露了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在内蒙古制造&#;内人党&#;冤案的罪行。在&#;文革&#;中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十分猖獗,几十万内蒙古人民蒙受所谓&#;新内人党&#;假案的不白之冤,惨遭监禁和迫害。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玛拉沁夫成功地用艺术力量把这段历史作了真实的艺术概括,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


挥笔颂文豪


祖国北方文人的第一个纪念馆,是尹湛纳希纪念馆。年月日,在尹湛纳希故乡下府惠宁寺,举行了隆重的开馆典礼。玛拉沁夫给纪念馆题词,敬书《泣红亭》名句:

落日余辉暗疏林,

荧荧灯火映窗棂。

长夜闲暇无别事,

聊续断弦弹旧琴。

玛拉沁夫参观尹湛纳希纪念馆后说:&#;朝阳北票办了一件很有远见的事。苏联很重视尹湛纳希,外蒙古也重视尹湛纳希,现在我们也开始重视了。尹湛纳希的手稿保留下来二百多万言,这在中国来说第一,不过这件事还没有受到很多领导的重视,对尹湛纳希的宣传是个崇高的事业。&#;

对北票地区来说,弘扬民族文化的关键,是研究尹湛纳希。因为尹湛纳希填补了中华文化宝库中民族文学这一重要空白。他在作品中,把蒙古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和汉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结合得十分圆满。

朝阳市委、市政府为了修改《尹湛纳希》电视连续剧剧本,在年月日将玛拉沁夫从北京请到朝阳。玛拉沁夫很关心这个剧本,和大家认真讨论研究,有的地方亲自动笔修改。不久在《文艺报》上发表《虎坊艺谭》。他在文章里写道,尹湛纳希的&#;生活轨迹、思想轨迹都鲜明地昭示着他在蒙汉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和开拓蒙古族文化的新时期中,推进了蒙汉民族的合谐与团结。他已经有世界影响的伟大作品,就是这种进步民族观的证明&#;。他充满激情地指出:&#;尹湛纳希是蒙古族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作家,他那前无古人的文化功绩,影响了蒙古民族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也是我的故乡朝阳——近代史上称之为&#;土默特&#;——文化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高点的标志。&#;

尹湛纳希故居,处于白石水库淹没区,需要移址。朝阳市召开作协成立大会,玛拉沁夫应邀与会,在开会的空隙他匆匆回到北票,帮助北票同志选好尹湛纳希故居地址。年月8日,北票冰雪封地,朔风凛冽。玛拉沁夫在北票市委书记李经等同志的陪同下,到现场考察了尹湛纳希故居地址,他向北票市领导提出一系列切实中肯的建议,然而人们印像最深刻的还是关于尹湛纳希的一番话语。他说:&#;你们注意没有,宪法头一条就讲中华民族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尹湛纳希是北方民族头号文豪,对中华民族文化有重大贡献。在他的意识里,是把蒙古族做为中国总体一部分来描写的,他一生学习先进民族美好的东西,是民族团结的促进派。&#;又出语幽默地反问:&#;全中国谁有尹湛纳希?内、外蒙古谁有?朝阳北票绝不是一张空白纸,而是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累——这是非常美妙的地方!&#;

为深入研究尹湛纳希和他的作品,内蒙古、朝阳、北票都成立过尹湛纳希研究会,曾几次联合召开尹湛纳希研讨会,交流论文,对尹湛纳希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近几年,由于研究会人员变动很大,三个&#;尹湛纳希研究会&#;基本上都成了空架子。在这种情况下,以玛拉沁夫为首,重新组成了北票市尹湛纳希研究会。玛拉沁夫亲手制定了北票市尹湛纳希研究会章程(草案):

1.名称:

本会定名为北票市尹湛纳希研究会。

2.宗旨与任务:

本会是研究我国近代北票籍蒙古族作家尹湛纳希创作与生活的群众性学术团体。

本会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开展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3.会员:

凡赞同本会章程的,对尹湛纳希研究有贡献者,由本人申请,经本会同意,即为会员。

4.会员权利与义务:

会员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参加本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在本会出版的报刊上发表作品;对本会提出批评和建议。

遵守本会章程;积极赞助本会活动;缴纳会费。

5.组织:

本会由若干人组成理事会。为了减少层次便于运作,本会简化领导机构,由会长一人,副会长若干人,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组成本会执行会务的工作班子,实行会长(法定代表人)负责的集体领导体制。由会长提名,聘请名誉会长和顾问若干人。

6.经费来源:

申请政府拨款;社会和个人捐助;经营政策法规允许的事业收入;会员会费。

7.本会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团体管理条例,经民政部门登记、批准。


月是故乡明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情。近几年,玛拉沁夫年年回故乡,总想给故乡人民多办点实事。老板有老板的经济实力,文人有文人的精神财富。玛拉沁夫把多年储藏的图书于年9月日,捐赠给北票市图书馆余册,大部分是汉文版,也有蒙文版,还有英文版和日文版。其中相当一部分有巴金、沈雁冰、艾青、贺敬之、王蒙、李季、田间,刘绍堂等国家级名人签字,有玛拉沁夫自己阅读眉批,有五六十年代的绝版书,实属珍品,需要&#;专藏&#;。


上图说明:年夏,玛拉沁夫回故乡省亲期间,与辽宁名师、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书法专业副教授包宇光合影。 北票市图书馆专门设有&#;玛拉沁夫书室&#;,将&#;赠书&#;精心整理分数编目。在年5月日上午,在图书馆会议室举行了隆重的玛拉沁夫向家乡&#;赠书仪式&#;。辽宁省、朝阳市和北票市的有关领导参加了赠书仪式。朝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天一和北票市人大主任席振芳,首先为北票市委书记胡国忠题写的&#;玛拉沁夫书室&#;牌匾揭幕,接着北票市副市长包瑞玲代表北票市万人民向名扬四海,情系故乡的玛拉沁夫表示衷心的感谢。

玛拉沁夫在赠书仪式上,以他特有的雄浑声音发表了朴实而真挚的即席演讲。他说:&#;我从小生长在北票这块黑土地上,多少年来一直在想为家乡的建设出点力,想来想去,想到了把这部分书籍捐献给家乡。从宏观上讲,这是为提高家乡人民的文化素质和修养,尽我的绵薄之力,从微观上说,就是给大家解解闷。今后我还将要继续捐献,直到把我的全部藏书都奉献给家乡人民。&#;他还语重心长地说:&#;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想,就是物质文明要搞好,精神文明也要搞好,两手都要硬。希望家乡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做得更好,在这方面我要更加努力地做工作,用以回报生我养我的这块黑土地。&#;最后,玛拉沁夫欣然提笔写下了&#;滔滔凌河水,悠悠故乡情&#;的题词。

玛拉沁夫回家乡参加祭敖包活动。 资料图片

家乡人民也没有忘记这位北票大地之子,北票市委、市政府在南山给他一套&#;一居三室&#;的楼房,让他回到北票家乡静静的写作。

(年秋写于北票)

文字转自《大凌河儿女》(太福生著)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