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文章分享_精选小说推荐_全网小说导航平台

网站首页 > 小说推荐 正文

重生三国:吕布称霸!最新章节_重生三国:吕布称霸!全文免费阅读,舞墨天涯

baijin 2025-08-19 18:53:04 小说推荐 2 ℃
东汉末年的一股清流,长大的让梨神童孔融,为何惨遭枭雄杀害?

二十年前腊月二十八,你光头叔的村子里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掳掠小孩事情,至少在当时。

“大半夜,出门撒个尿,还没尿完呢眼前一片黑,就被拥麻袋包着扛走了。幸好邻居家老头看到,大喊一声,黑衣人才扔下麻袋自个跑路”,事后,和你光头叔同班发小姚姓同学,平静中自带光环的说道。

一时间,不大的村子里众说纷纭,大致意思:谁让他们家最有钱呐。

的确,姚氏家族在当时便以垄断村子里油盐酱醋茶等各种生活必需品,这在当时让不少人眼红,我妈就是。但姚氏的家族产业,追祖寻源的话,要到明清时期。

姚氏九代目

明朝高官,清朝移民陕西西乡社树居住,之后,姚氏家族便从事白蜡、麻布生意,后衍生出茯茶。家族经商高峰,来自第九代传人——姚文清。

书香门第的小姚,虽然从小父母双亡,但自幼读书习文,清帝国衰亡之时,少年姚文清立志实业救国,因此,前往当时陕西商业大都会三原,在甲种工业学校学习工科。在此期间姚同志相遇于佑任,同为热血少年,同样胸怀家国,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识后亦如兄弟、亦如良师,两人没想到的是,这一相逢,便是一生知己。

但晚清时局动荡,实业救国谈何容易,改习文科的文清前往北大学习中文。可世事难料,姚氏家族在文清同志这一代,男嗣仅剩一位,他不得不辍学回家,继承家族产业,也算实现少年梦。

胸怀梦想的文清,兴许骨子里继承着姚家天生做生意的血液,从白蜡、麻布、茯茶,到后来的药材、土特产、食盐等,从八百里秦川,到川地、西康,甚至东南亚、南亚,连获厚利之后姚家大兴土方,不仅在村里盖起姚家老宅、搬迁至泾阳县城。清咸丰三年,姚同志更是在西安大置田产房屋,其中,位于南院门附近的卢进士巷的姚家大院,在今天,让你光头叔魂牵梦萦,但就是死活进不去。

见过世面与热爱传统文化的文清

二十年前小村子里曾被绑架未遂的姚姓同学,高中肄业,与先祖一样回家继承家族产业,不过不是经商,而是养鸡。他没有行过万里路、更没读过万卷书,除了渴望着家里介绍相门亲,结婚生娃外,胸中并无文清那样赤胆为国,或许也没怎么想过把养鸡事业发扬光大。

而文清同志不同,青年时期结识渴望拯救国家于危难的于佑任、与酷爱文学的吴宓,同为乡里同怀梦想。有文化有追求的商人,当然不同啦。不仅慧眼,更喜欢把自己都喜欢的东西统统柔和在一起。这座西安的姚家大院,就能明显的体现出来。

如今的芦荡巷,因为明清时期以为卢姓进士居住,而被称作卢进士巷,因文革时期,一部《芦荡火种》的京剧(著名的《沙家浜》),而被更名。

文清购买的大院,就是曾经这位卢进士所居的卢进士巷内。民国时期,在此院北面姚家购地建宅,因此形成南北两院格局。

三进五开间的南院,由于是卢进士当年所居,因此建筑形态为标准的明清建筑,青砖灰瓦、古香古色。落落大方的庭院,灵秀之极。

北院则不同,在整体以明清建筑为主的基础上,院内园中曲径通幽,千姿百态的太湖石,在精心栽培的花卉植木映衬下,透着几分江南园林风采。而在院中花廊和墙砖上,西洋拱形窗户惟妙惟肖,与东方手工木雕艺术相得映彰。巧夺天工的砖雕、木雕在古朴砖墙上刻着梅花、荷花、牡丹、兰花,还有“黛玉葬花”、“夜战马超”、“空城计”、“三英战吕布”等传统经典图案。更为称赞的是,北方窑洞竟然和谐的在院里与精细的东西放建筑艺术和谐共生。

密友圈

不像现在科技如此发达,产业化养鸡早已解放人力。当年家境富裕的姚姓少年,评判好友的唯一标准,就是每天下午谁帮他收鸡蛋。谈论的话,大多也是“今天热死了几只鸡,很亏”、“鸡蛋价又跌了三毛钱”等等。

而曾经在三原相互结识的姚文清的同学们,于佑任、吴宓此时已经政界、学界泰斗人物。上世纪二十年,军阀刘镇华集结十万大军攻打西安城,于佑任联合冯玉祥解围,且担任陕西省政府主席。从此,已经是商界巨富的文清,有了更多时间与好友畅谈。而三人经常便在卢进士巷的姚家大院里,讨论国事、交流学术,谈笑风生杯盏交错间兴致突起,还会舞墨抒情,因此,曾经的大院内留存诸多于佑任墨宝。

曾想,有多少个清晨、傍晚,影响时代的人物,在这座院子里,进行思想的碰撞,相互惺惺相惜。

身不由己的离散

年4月份,被架走的于佑任,绝对想不到此次竟然是自己与大陆的诀别,也是与好友姚文清的永世告别。

作为解放初期西安市第一届政协委员的开明人士——姚文清同志,捐资捐物、襄助建国。抗美援朝期间,姚家更是捐献金条两,购买战机一架,包括西安的处房产,唯独保留着位于南院门卢进士巷的姚家大院。

或许,每每看到书斋上沿的“吟风叙雨轩”,此时的姚老总会想起好朋友的狂傲字迹与深刻的家国情怀,但是,一切又如烟。

对于这座大院,同样未能躲避文革的洗礼。

前院充公、北院被拆,家具被烧,历经沧桑后,上世界八十年代,又因为“没有价值”险些被拆。后因西安古建专家实地考察,认为姚家大院具有历史与艺术价值,与姚文清老人儿子托统战部相关人员前来说清,老宅才幸免于难。后来,由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面,老宅中院与后院才最终脱离被拆命运。

直到年,西安市古建修复保护专家,才对大院进行修复。

现在回想,文革的红卫兵拆掉回廊的美人靠,也许曾经的文清与吴宓在此畅谈红学;烧毁的“三英战吕布”等砖雕,也许文清与于佑任曾经在此借古思今……

如今的姚家大院,周围大楼林密,使这座曾经辉煌的大院显得格外低矮,以至于一遇雨天,青苔遍布、湿滑难行。但是大门口,黑色的大门前,红红的对联映衬着西安于佑任纪念馆文化接待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拳文化研究会的招牌,让这仅存的大院,铭记着过去生活在这里的伟大人物的过往点滴。

在年,姚文清去世,也是在这一年,姚氏老宅的村子里曾经被掳未遂的少年出生了……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