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小说推荐 正文
一 潜入甯地
周文王在位五十年,实行了许多正确的政策,国力逐渐强大,逝世时天下三分已得其二,为灭商奠定了基础。文王死后,子武王姬发即位,以太公姜子牙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都在王的左右。
当武王积极筹划灭商的时候,商纣王却在大动干戈,向东南用兵。当时的商纣政治上已十分腐败,但军事上仍有较强实力。武王决定乘机搞一次会师演习,以了解自己的号召力和军事状况。他率大军先西行至毕原(今陕西长安县内)文王陵墓祭奠,然后亲率大军自镐京出发东进,不日来到黄河南岸的盟津(今洛阳市孟津东北),邻近部落方国纷纷前来参加会盟,助威者达“八百诸侯”。武王率领大家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誓师大典,武王动员说:“我的祖先对上天功德无量,因此上天命先王(文王)灭掉残暴的殷商,拯救万民,不幸先王早逝,将重任托付于我。为实现先王遗志,大家都要全力协助,共同完成先祖的功业!”遂下令将士登上船只,向黄河北岸进发。
顷刻间,千舟竞发浪花飞溅,其中一支战船队伍飞速前进脱颖而出,冲在了全船队的最前面,直插黄河的北岸。武王急问左右:“这是何国虎贲,竟至如此神勇?”左右答曰:“这是蜀国的蛮兵。自古便无比骁勇,精于血战!”等蜀国的首将吴良撑着头船接近北岸将要登岸之时,突然武王发出了紧急返回南岸的命令。何以如此? 原来这是武王预先安排的一次重大的渡河实战演习,借此试探商王朝的应变能力以及诸侯国的军事实力。他看到商军已有戒备,认为灭商的时机还不成熟,因而引兵西还。此次盟津军事行动,史称“盟津观兵”。
“盟津观兵”之后,蜀国军兵的蛮勇让武王刮目相看,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蛮夷小诸侯国,竟展现了这么勇武顽强的战力,真乃天降神兵!武王决定重点了解、亲近这一诸侯国,要把它笼络为铁杆的盟友、伐纣的中坚。武王向了解蜀国的臣僚详细地问询了蜀国的情况。众大臣也尽量把自己掌握的情况,一点不留地汇报给了武王。
原来,上古的时候,居住在青藏高原的一支少数民族向东南迁居,进入了岷山和成都平原。后来,这个部族的一位女子嫁给了黄帝为妃,生下了个儿子。因为这地方的丛(桑)林里生长着许许多多的“蠋(野蚕)”,而黄帝妃子所生的这个儿子又特别善于侍弄这些“蠋”,发明了蠋老了后结茧时所需要的“簇”,并把它们驯化成了“家蚕”。他又向大家传授养蚕缫丝的技术,威信日高,大家便拥戴他做了首领,于是便称他叫“蚕丛”,成了这个古国家的开国国君。“丛”与“簇”同义,“蚕丛”意即养蚕的行家。因为古时候“蠋”与“蜀”字相通,而“蜀”字从象形上又像一棵弯腰的老桑树下边有一条小虫子,义相通又便于书写,人们便把这个产生野蚕的地方(即今日的四川盆地)称为“蜀地”,把这支少数民族称作了“蜀山氏”,自然蚕丛在蜀地建立的这个古国家便被称为“蜀国”。
古蜀国经历了蚕丛、伯濩、鱼凫几代王朝到了商代,其间由于商王朝在扩充疆界时与蜀国发生争战,并对古蜀国国民进行过数次大规模血腥的屠杀,积年累月蜀国国民便对商王朝产生了与生俱来的仇恨。为了生存,他们尚武自保,从小孩童时期就开始抓起,刻苦进行军事训练。因而蜀国的黎庶以怯懦为耻,勇战为荣,故国中军兵都极能耐劳苦,剽悍善斗,勇于赴死。一听闻武王举起了伐纣的大旗,立即便组成精锐虎贲之师,开来了盟津赴战。
闻知了以上情况后,武王立即邀约了尚未返国的蜀国军帅吴良,尽表了大周对蜀王的仰慕和钦敬。为了表示出大周国最大的诚意,武王按照父王生前曾表达过的意思,特意派出了姬叔度、雍伯、姬叔启、姬叔但、姬叔明、姬叔炜、姬叔砮(nu)、姬叔蔚、姬叔芃(peng)、姬叔勖(xu)、姬叔阙等十一名亲弟弟组成了庞大的外交使团翻山越岭到了蜀国,与蜀王歃血为盟并留在了蜀国作为使臣和人质。
蜀王郝藜滑见强大的西伯侯方国国君姬发一下子派来了十一位王弟以及这么重量级的使团,大大出乎了他的意外,真正感受到这是周国对蜀国的最大的器重与信任。作为回应,蜀王对周国使团进行了最高规格的接待。并连续商讨数日,交流了双方对于伐纣大业的看法和措施,各抒己见高度统一了意志,并相互协商化解了一些双方不大一致的歧见。十一位王弟留下来了,他们肩负着兄王托付的重大使命,很快便和蜀国的臣民融合在了一起,习文练武,切磋阵战。蜀国自来了这一帮周国的年轻人之后,也仿佛输入了新的血液,加注了新的活力,接着就有了一种异样的面貌出现。
怀着对商纣的深仇大恨,了解了周武王伐纣灭商的决心后,蜀王郝藜滑的内心再也不能平静。他不再甘心作为伐纣群国中芸芸众生的一员。他要使他的蜀军疾如迅雷,出其不意;出类拔萃,突显奇功;险处出击,出奇制胜。他决心让蜀军在伐纣联军中高擎大纛,拔得头筹。蜀王决心既下,便希望它立即变成行动,于是立即命令他的臣下付诸实施,首先演武对决一个个选拔,挑出了一千名武艺出众的精英。然后由吴良和周国精于武功的几位王弟亲自带队训导。在炎炎的烈日下,在大风大雨的泥泞中;在崎岖湿滑的山道上,在淤泥没膝的沼泽里。练摸爬滚打,练刺杀冲锋;练挥戈使钺,练驾舟操桨;练驾战车,练射硬弓;练耐饥饿、练耐蚊叮。就这样又一项项淘汰了一半,最后只剩下了五百出类拔萃的精兵。
正在这时,他们接到武王、太公要他们在正式的伐纣大战开始前,派出先遣队,深入伐纣主战场前沿潜伏备战的指令。一接命令,雷厉风行,他们立即将这五百名精兵组成特战先遣军,由吴良和姬叔度、雍伯、姬叔启等几位精武的王弟率队出发。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泅渡,在山沟里悄无声息地穿行,沿渭水顺流而下,到了黄河,又沿着黄河南岸崎岖的小道艰难的东行。终于出三门峡峡口,在盟津口上游的一处缓流处偷偷泅渡了黄河。
由于这支部队在险山恶水之间已苦行了数个月,跋涉了两千多里,他们相当的疲惫,便隐在黄河北岸的王屋山中,休整了半个月,以图恢复一下体力养精蓄锐,以利下一步的实战。在王屋山中,他们用山泉洗净了身上数月的污垢,修补了磨损的铠甲,整理好了携带的兵器,自筹了军粮。待到元气恢复得差不多了,然后东进,行至邢丘后又顺着郇封岭向东北悄悄潜行。在分散行军两日后,进入一河汊纵横,林深茂密的地方,经化装尖兵向当地土著打探,方知道已到京畿西南,此地名曰甯邑(今获嘉),是商纣王春游、秋狩的田猎之地。
进入甯地之后,打探得悉,这里近时也有外域人潜入。有深入朝歌的底线也从胶隔处获取情报,顺过信来,说是朝歌城中朝廷上下也风闻西地正有人异动,正在差人向西派出‘斥候’,搜集‘贼’情。为防止目标过大引人注意,吴良与几位王子经过缜密计议,发出命令:“切记,切记,不可轻举妄动,防止过早暴露战略意图。要分散化装隐蔽,长期潜伏,隐忍韬晦,蓄时待势。先做一些有利于大战前的准备,待武王伐纣大军起事,再暴动以为内应。”于是,他们趁着夜色北上太行山,找到了几处隐秘山洞,在洞里藏好了战时的铠甲旗帜、较大型的武器。在老百姓那里换取了合体的便衣,然后三三两两、陆陆续续分散潜伏在了这京畿近旁的甯邑。
从此,在甯邑的一些村子里,丛林中,河道港汊内,就常常出现一些身着甯地土著衣衫,口操“格老子(我)”,“龟儿子”,“切不切(去不去)”,“啷里哪个凼(哪里)”的人。这些人的出现,引起了当地人的惊奇。几位王弟很快地察觉了这个事情,立即通知主将吴良举行了秘密会议。一致认为,操蜀地(四川)方言,看来是一个小事,却不可小觑。因为一旦因这事被敌方发觉,那就将会使很多人头落地,使伐纣大业毁于一旦。所以立即通知分散的五百名蜀兵,把典型的几十句蜀地俚语列为忌语,绝对不准再讲。命令他们立即全身心投入学习甯邑的土语。并再三强调,我们要学柳枝,插在甯邑就要在甯邑扎根,这就是战斗,这就是生存!带着生命的压力,这些蜀国精锐很快丢弃了乡音,学会了甯邑的土话,融入到了中州这片热土中。
二 甯地云烟
自打蜀国的五百兵丁潜入甯地之后,使得甯邑一改过去一潭死水、宁静闭塞的死滞局面,接连出现了许许多多不寻常的事情。
有一天,一艘横连双体的小渔舟正在大河中央小憩,忽然一名慌里慌张的中年人逃到岸边,向着小舟上的渔人呼喊:“喂,打渔的,快,快把船撑过来,把我送到对岸!”打渔郎远远地应曰:“对不起呀客官,我这是打渔的小舟,不是摆渡的客船,载客不保险的。”中年人失急慌忙地哀告:“渔郎大人,你行行好吧,有人要追杀我,求求你了,救命,救命!”一听此人遭人追杀,人命关天,打渔郎恻隐之心顿生,他拢好了渔老鸹,调转船头飞速撑向岸边,他要破例拯救这一落魄的主儿。来人登舟后,为了保持小舟的平衡,打渔郎让客官坐在中间连着的横木上,把两脚分别放在了两个小舟的小仓中。小舟飞快的离岸驶入河心,中年人千般万般地感谢,感谢渔郎救了他一条性命。果然岸边很快出现了追赶的人群,他们厉声的喝到:“打渔的,你把他给我们送回来!不送回来,格老子逮着你,立码结果你的性命!”打渔郎快速将小舟撑至对岸进入一密林中,下船坐下。他低声地问中年人:“你是何人,咋得罪了这一伙强盗?你看他们还要结果我的性命。”
中年人答道:“打渔的,这回遇着我,你算是行了横运。你知道我是谁?你救了我的命,我得实话告诉你。”说着从腰里抽出一个腰牌:“我乃是京城卫尤浑尤大人府上的‘斥候’吕茂贵。前些时,有谍报探得甯邑地界有人异动,尤大人为了确保我大商朝的长治久安,特派我潜来甯地,察访贼情。我花钱灌酒买通了一名甯邑的土著。他费了八布袋的力气,终于探得了几名贼人的巢穴。我假充反纣人氏,花费重金结识、靠拢了他们,然后亲身深入贼穴,搞得了他们许多重大机密的事情。”
“啊,机密的事情?”
“是呀,蜀国,你知道蜀国吗?那可是西南天边的地方!从那里呀,飞过来了五百蜀国的尖兵。”
“飞过来的?”
“可不是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呀!他们是飞过来的,他们的头领叫吴良。我已经摸清了他们的底细,制订好了完全消灭他们的计划。不幸的是,我贪喝了几杯,酒后露出了一点异常,我的图谋被他们发觉,要追杀我。我要急速回到朝歌,立即请商王下旨发兵。”
“哟,这回你立了大功,可是要升官发财了!”
“哈哈,不瞒你说,听说黄飞虎那贼已反叛投西岐了,这一回只要我的大功告成,指不定那厮的‘武成王’之缺,就归我吕茂贵了!到那时,小子,凭你救了我吕大人之命这一点,我一定给你弄个一官半职干干。”
“谢谢吕大人。”
“啊嚏!”一阵凉风吹来,吕茂贵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惊得草丛中的一只野鸡噗楞楞蹿出,咕咕嘎嘎飞向远处;它又惊出了一只野兔,出溜出溜在林中乱窜。
吕茂贵当时就吃了一惊。打渔郎提醒道:“吕大人,我怕万一这林中也有贼人出没,那岂不坏了你的大事情。我们还是登舟顺流向东吧,那样安全些。”
吕茂贵没有异议,于是二人登舟顺流而下。
小舟到了下游的一个深潭边,打渔郎乘吕茂贵不备,返身用篙朝吕茂贵头上一个猛击,将他打落水中,然后用竹篙捣住,道:“好你个绿毛龟,今天我叫你死也死个明白。告诉你,我就是蜀人吴良!你们殷纣的江山就要完蛋了,在你们消灭我之前,你先去阴曹地府为你的主子探探路吧,我叫你们‘长治久安’!”随即一篙下去,把吕茂贵脑袋打了个稀烂。
结果了吕茂贵的性命,摘下了他的腰牌。然后扯出船上的一张破渔网,把他身上绑了一块长满了绿苔的大圆石,“噗嗵”一声沉进了深潭。听说,从此以后这个深潭里生出了一种绿毛龟,据说这绿毛龟就是吕茂贵变的。
到这儿你一定明白了,打渔郎就是蜀国的军将吴良。那吴良咋就变成了一位打渔郎了呢?那咱就把这其中的情由给你说说。
原来,蜀军进入甯地后,根据实际的情况,为防止过早暴露战略意图。决定分散化装隐蔽潜伏。潜伏,就意味着悄悄地隐蔽生存,这个时期不需要做出什么骇人惊世之举,第一要务就是生存。于是,五百名健儿便选择了五百种生存方式,但他们有着共同的担当,就是先熄灭自己,蓄时待势,尽量搜集、掌握敌方的军事、经济、地理等等方面的情报、资料,汇总给上峰,供上峰综合筹谋出统一韬略,完善武王的伐纣大业。五百名健儿五百种生存方式,我们不能一一列举,我只能讲一讲吴良一个人的事情。
吴良,蜀王派遣先行伐纣入甯的主将。他率军先行入甯后,探知如果继续东进,会过早暴露联军军事意图,将毁灭伐纣的大业。故审时度势,立即改变策略,命令所属军兵,马上分散化装潜伏,隐忍韬晦,待时而动。既然分散潜伏生存,他除了汇总一些情况,掌握全局,统筹部署之外。而具体的生活、生存,他与他手下的兵丁没有一丁点的不一样。他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拾起丢下了十几年的营生,重新作一个挥篙操舟的打渔郎。
提起打渔郎,这里还有一个典故。古时蜀国有一位打渔的人,因这个人很善于驱动渔老鸹(鸬鹚亦名鱼凫)下水捕鱼,他教导众黎民学会了打渔的技巧,大大加强了蜀国国民的生存技能,他在黎庶中威信很高,大家便拥戴他做了蜀国的第三代国王,并以渔老鸹当时的称谓“鱼凫”,立他为“鱼凫王”。 而吴良家族原系鱼凫王后裔中的一支,由于祖上世袭的手传口授,吴良在孩童时就学会了操舟挥篙。虽说他后来从军成为了一位骁勇悍斗的军将,但骨子里他原本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打渔郎。
他先找本地的一位木匠配合做了一个横连双体的小渔舟,又用桐油擦了几遍;然后又用生丝蘸猪血织了一挂渔网。于是在甯邑的河道中,多了一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用长篙撑舟,脚踏‘两支船’的打渔郎。这样将就了一段时间,吴良感到还不大满意,于是,他用数月卖鱼积攒下了一笔盘费,亲下黄河朔流而上,(古黄河就在获嘉宣阳驿至照镜一线)寻支流河口到了伊洛河畔,用一大笔‘蚁鼻钱’,买下了六只鱼老鸹(鸬鹚),然后旱地肩挑,河塘驾舟,一步一步,一塘一河地又回到了甯邑。回来后,他将渔老鸹的脖子用细绳子不松不紧地系住。轻敲它们下水,训练它们潜水捉鱼。由于渔老鸹的脖子被系住,吞到嘴里的鱼儿咽不进肚子里,等它们返回小船后,打渔郎就从它们的嘴里把鱼掏出来,装进了下垂到水里的网袋之中。于是,渔郎吴良的收获大增,名气显赫一方。
这一天,吴渔郎正在一条小河旁的树荫下眯着眼睛打盹,耳边忽而“呼” 地一声风起,吴良凭着军人的警觉,脖子一歪脚尖点地,“嗖”地一纵飞出了一丈开外。待他落地回眸一看,一条莽汉手持大刀正抡出了一道弧形的光亮。再看刀片抡圆后的落处,一颗碗口粗的大榆树,齐嚓嚓被砍断。天哪!要不是自己眼疾手快有点绝招,恐怕早已身首异处,见了阎王。吴良见此再也不能克制自己,他头顶冒火、眼崩金星,怀着迷茫不解与深仇大恨立即向莽汉发动了回击。他从腰中拔出剖鱼的尖刀腾空而起,随即从空而降,一个恶雕扑兔,要一招将对方致死,彻底灭了这一暗中置自己于死地的无常。
哪知对方也不是等闲之辈,一见吴良腾空向下扑来,立即将双腿挺直,立定像一座铁塔,双手举刀刀尖向上,对准了从天而降的吴良。吴良在空中觑得,以迅雷之势,铁臂握刀一个横扫,趁莽汉的刀尖一偏之时,猛然落地,稳立在了莽汉的近旁。两条好汉,两个儿郎,一位欲即刻取得对方首级,一个想让对手刀下灭亡。噼里啪啦恶斗了三十余回合,只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一肘二拳,三翻四合,两个人越斗火气越大,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雄威动,凤眼圆睁;烈性发,龙眉倒竖。两条忿气,从脚底板贯到顶门。心头一把无名火,高三千丈,按捺不下。正值二人酣斗之时,只听得“仓琅琅”一声声响,密林深处飞出了一位手执宝灯的道人,宝灯闪出毫光,迅速横扩,把他们分开了数丈。这位老者,六、七十岁,但遮不住他面色的红润。只见他鹤发童颜目光炯炯,五绺清髯随风荡漾,不曾见人间烟火,哪里有世俗铜臭,好一位仙风道骨的世外高人!只见他中间立定,压住阵脚。郑重地发问:“二位英雄,因为何事在此残酷恶斗、舍命争战?”见二人怒气不息,不作回答,他便把刚才的问话又重复了一遍。稍事休息的吴良喘着粗气回答:“我正在闭目小憩,无缘无故,这小子使出夺命绝招,要将我暗算。”老者转身责问莽汉:“无缘无故,无冤无仇,你怎能突然使出恶手,伤人性命?”莽汉说:“我已到了山穷水尽末日。立誓反纣灭商,故而想先捎带一颗‘投名状’人头,去投英雄吴良!”
老者呵呵一笑:“原来为了一己之私,草菅无辜性命。你究竟遇到了什么事情,竟自称到了末日,如此荒唐?”吴良模模糊糊听到对方讲出了自己的名字,要搞什么‘投名状’,听得他如坠五里雾中一脸的迷茫。
原来,古时候有一种规矩,为了表明对世事的反叛,立誓同生共死的精神,以鲜血立下《投名状》来显示忠诚之证。但凡好汉们入伙,须要纳投名状,是教你下山去杀得一个人,将头献上,你杀人犯了王法,他便无疑心,这个便谓之“投名状”。意思是加入一个组织前,以该组织认可的行为表示忠心。
莽汉继续向老者言道:“你是何人?竟敢坏我好事,多事荒唐!”
老者道:“本道乃十二上仙的师兄,道号燃灯。见二位皆为未来彪炳史册的伐纣英雄,今在此自相恶斗,不忍任何一位见伤,特横插一杠,化解无端怨恨,劝化二位好汉共图大业从周灭商!”
吴良闻听,打躬一揖:“原来是仙翁驾到,本人乃蜀人吴良。”
“吴良!!”此言一出,惊得莽汉、燃灯一脸的惊异。
莽汉上前一步对着吴良“噗嗵”一声跪下,口称:“不想你就是在下久慕的大英雄。大英雄在上,恕小可有眼无珠,斗胆冒犯。今日情愿纳下人头向大人致歉。”
吴良见这位痛心疾首,以死悔罪,又看在燃灯大师面上,不觉怒意全消,立即上前将莽汉搀起,并替他拂了拂衣衫上的灰尘,以示不再念及旧恨。 莽汉见大英雄开怀大度,遂声泪俱下,向吴良、燃灯讲述了自己的身世与仇恨。
原来,他姓罗名天霄,老家就世居在甯邑,三个月前他带着爱妻鸾秀,外出省亲,恰巧遇上了纣王带着妲己也来甯邑狩猎、游春。鸾秀被掀开轿帘的妲己一眼望见,顿时嫉妒之火顿起,她容不得世上还有比她漂亮的女人。于是,便命令停车,着人拿下鸾秀。天霄上前救妻,打伤了几个恶奴后,终被众将裹挟,近身不得。妲己见伤了贴身亲信,大怒,立即命人剁下了鸾秀的双手,又开肠破肚,掏出了妊娠三个月的胎儿。天霄的父母扑上前去拚命,也被乱刀剁倒,鲜血淋淋。顷刻间一个平和温馨的小康之家家破人亡了,罗天霄再也不能容忍,他凭着盖世的武功,挣断了锁着自己的锁链。踢倒了一名侍卫,夺下了他的扑刀,直奔纣王、妲己车驾,一连砍倒了数人。众纣将一见有人拦道杀驾,立即盾牌围列为城,刀枪列队、强弓硬弩将天霄对准。天霄见自己身单力薄,不能取胜,遂腾空飞起脚踩人头闯出重围,遁入密林之中。
脱险的罗天霄怀着深仇大恨立志要报血海深仇,决心推翻商纣,手刃纣王、妲己。他东奔西走日夜寻找能够帮他复仇之人,一日他从一密友处得知,有一支蜀国潜入的反纣队伍,首领叫吴良。他要密友引见,密友说这是最缜密的大事,人家对你怎会轻信。不若提一人头“投名状”方可以消除疑惑,获得人家的信任。于是,他无意间碰到了这位渔夫,要取人头。阴差阳错,大水冲了龙王庙,谁知这是选了吴良的人头要献给大英雄吴良!
吴良、燃灯听了罗天霄的叙述哈哈大笑,一起躺卧在了翠绿的草丛中......
三 伐纣中坚
时至公元前一零四六年,探马报来了武王车载文王木主起兵大举伐纣的消息。得到这一大好消息后,潜伏了半年的蜀国兵将,一个个摩拳擦掌群情激奋,认为终于熬到了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吴良也马上将潜伏以来获取的大量情报汇总遣人西行投送,迎接王师。
武王、子牙接到了蜀国先遣军送来的重要情报,大喜。立即调整了具体的战略部署,兵至邢丘后,分兵为三,避开殷商的重兵把守之地,强渡沁河,沿着商纣军事疏忽、军力薄弱的路线,一路催兵急进。并命令吴良迅速集结部下,形成战力。在疙瘩坡修筑誓师之所,务必赶在甲子日完工,以备在甲子日举行牧誓大典。
吴良得到武王、子牙的指令,马上付诸行动。和姬叔度、雍伯、姬叔启、罗天霄等详细的讨论了行动的细则,他们北上太行,取出了深藏在山洞里的兵器与铠甲,一部分西去迎接武王亲率的伐纣王师;另一大部分兵丁开赴甯邑东北的疙瘩坡,手捧衣兜,大兴土方。他们设计了图样,按图垒筑了大型的誓师坛,平修出数百亩大的阅兵场。为了赶在甲子日之前完工,从军帅吴良到下属的几百兵丁,一个个鸡鸣即起,赤裸着背膀,起土运土、垒高打夯,中间只匆匆扒拉两顿粗糙的饭菜,一天天流汗、流血直干到金乌西坠,玉兔东上。
就在这座巍峨的高台将要落成之际,一则不好的消息传来。原来朝歌城中的纣王,得知西岐发兵,急忙将在东南与蛮夷作战的主力调回。在主力来不及赶到之时,先抽调了一支精悍的特遣军将,飞兵跨越已潜伏于甯邑南侧古黄河的芦苇丛中,准备暗算西来的周军兵将。军情突变,姜子牙觉得事变非同小可。正在思前想后,不得要领之时,有细作密报,在这支特遣队中,有一宁邑籍校尉肖仁因愤恨纣王暴虐,甚仰武王和太公威仪,意欲归附。且已联络数人,可助周灭殷。为了利用这一雪里送炭、雨中逢伞的有利因素,打破恶劣的局面。姜太公决定深入虎穴,亲赴险地与内应接头、协商。
罗天霄闻听此消息后大惊,立即找到吴良,他说:“这肖仁,确系甯邑一泼皮弟子,但他多年以来就坐底甯邑充当纣王眼线,他打探美女传递信息,使多少甯邑的少女被掳往朝歌,致使多家养女户家破人亡。又受吕茂贵收买,打入蜀先遣军内部,几乎将经营多时的潜伏计划摧毁。这样一个十恶不赦的无赖之徒言不可信,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去解太公危难。
于是在疙瘩坡修筑誓师盟坛的工程交由雍伯、姬叔启继续。吴良和罗天霄、姬叔度等一杆精良,立即开赴黄河浅滩的芦苇荡。
不出所料,姜太公果然中了肖仁的诡计,当时虽有护卫的安千总几番拼命血战,但终因力量悬殊,愈战消耗愈大,被贼众困在了黄河滩涂的芦苇荡中。最后剩下的两名侍卫,一个护住太公撤退,一个断后,又跑了一阵,断后的侍卫也血染河滩。最后一位侍卫一手执刀一手搀扶太公。看看追兵又至,紧急关头,就听“嗖,嗖”路边树上跳下数人,背起太公就走。原来,这是罗天霄等几位脚快的赶过来接应。这几人轮换着背着太公正跑,忽然“噗嗵”一声跌翻在地,原来是被人设下的绊绳绊倒。众商军一拥而上准备擒拿。此时,太公也有了点意冷,眼前一片渺茫。
正在危急之时,一声:“太公休怕,我来也!”随着这声大喊,只见一伙手执各种兵器,尤其有几名挥动鱼叉的健儿从天而降。他们自商兵阵后出现,一个冲锋一大群纣兵倒地,余者情知不是对手,早丧了斗志,拖刀而逃如鸟兽散。
太公迷茫片刻,定睛细看才发觉这伙人的头领原来是当年盟津观兵时在黄河里带船冲在最前的蜀国名将吴良。又一拨敌兵追上来了,罗天霄瞄准头里的肖仁劈面一个飞叉,把他送上了西天。他们拼死几个回合血斗,终于保着太公脱离了险境,回到了中军大帐。之后,设立奇谋,全歼了这支潜伏于黄河滩芦苇荡中的纣军先遣队,扭转了被动的局面。
甲子日,疙瘩坡前的盛大誓师如期开场了,盟坛上,一杆三丈六尺高的盟军大纛旗,在高空中迎风飘扬。武王、太公根据蜀国子弟的突出表现,把蜀国排列在第一名进场。吴良高擎着蜀国的军旗,带领着来自蜀国的五百余名健儿,在威严、雄浑的军乐声中,整齐列队,踢着齐刷刷的正步第一名进入自己修建的阅兵场。八百路诸侯陆续登场后,武王在威严的军乐声中下了车辇。
武王刚刚下车还立足未稳,一个侍卫打扮的军健,手握利刃一个箭步便朝武王冲上。“有刺客!”众兵丁尚在惊愕之时,只见手执蜀国军旗的吴良将旗杆猛力捣地,飞身跃起,一纵两丈来远,降落在了武王近旁。吴良落地倒握大旗用旗杆横地抡圆一扫。“咔擦”一个猛击便打在了刺客的腿上,刺客瞬不及防,趔趄倒地。吴良又一个飞身,一个沉脚踩在了他的胫骨之上。谁知道这小子蛮不经踩,“咔嚓”一声胫骨折断,半条腿便耷拉在一旁。别的侍卫又搜出了他的两名同伙,绳捆索绑把他们带到了武王、太公的面前。武王、太公命令枭首,霎时间三颗人头落地,血祭了高高飘扬的大纛旗。
礼相重新喝号,乐队高奏《将军令》。武王又重整了衣冠,由哪吒、杨戬护驾,携太公登上了高坛。武王首先庄重地祭天、祭地又祭奠了文王的木主,然后宣读《牧誓》,前一部分揭露并鞭笞了纣王的种种暴行,继而又严肃地发出了推翻纣王的号令,其中还重点表彰了蜀国以及庸、羌、髳、微、卢、彭、濮八国的英雄壮举,把他们列为“牧誓八国”,青史留芳。
远来近道赶来这里观看大典的甯邑黎庶,在阅兵场上见到了这半年他们经常打交道的熟人突然以这样的姿态出现,一下子惊呆了,这时他们才恍然大悟,啊,原来他们是忍辱负重、隐忍韬晦的一支精兵、一群来自蜀国的神人!
自打这次牧誓后,甯地的疙瘩坡不再称名叫疙瘩坡了,它正式更名为“同盟山”一直到如今。
牧野大战开始了,吴良、罗天霄、姬叔度、雍伯、姬叔启带领的蜀国虎贲驾着四骥战车奋勇出击,冲锋在前。他们有的挥戈,有的执钺,有的拿鱼叉和商纣的囚徒兵展开了血战。他们一边冲杀,一边大声的劝导,大喊:“饱受殷纣苦难的殷国兵将们,你们受到了多少虐杀,你们经历了多少苦难,不要为暴戾的纣王、妲己卖命了。只有武王的正义之师才能解除万民的倒悬!”饱受其苦的囚徒们觉醒了,他们不愿意再为暴戾的昏君卖命。他们纷纷执戈转向投降了武王吊民伐罪的大军,胸怀着家国大恨,自领为前驱,杀奔朝歌,剑指妲己、纣王。殷商的帝国大厦霎时间“哗啦啦”倾塌了。西岐振兴的大周朝,政通人和,以一种崭新的面目,屹立在了华夏的东方。
在这一顺百顺的大好形势下,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纣王的几名贴身鹰犬在败局已定的情势下作困兽之斗,他们在一片桑林中隐蔽,用强弩狼牙箭射杀了吴良。而罗天霄则义气冲天,在吴良遭围时,为掩护、搭救吴良以及一百多位同胞,返身杀入重围,拼死血战,被流矢群射,最后身中百箭,像一个刺猬,扑倒在了阵前。
吴良死后尸身被运出战场,落葬在了甯邑西北的邓庄附近。因吴良在灭商的大战中,英勇机智,屡立大功,曾被册封为王爷,所以后人根据他的姓氏,便尊称他为“吴王”。之后时局平定大周朝建立,姜太公奉元始天尊之命祭冢封神,敕封吴良为“勇神”。邓庄西北埋葬他的大冢,亦被称名为“吴王陵”。
罗天霄死后也被运离战场,埋葬在了今罗旗营、程遇两村之间。在战后姜太公祭冢封神时,根据他的义气,把他封为“义神”,而埋葬他的那座大冢,便被称名为“义冢”。
- 上一篇: 三国之巅峰召唤起点_三国之巅峰召唤书趣阁
- 下一篇: 温柔沦陷 桑酒_温柔沦陷桑酒温季瓷小说
猜你喜欢
- 2025-09-07 何以笙箫默未删减版小说_何以笙箫默原版小说笔趣阁
- 2025-09-07 缘孽_缘孽看线观看
- 2025-09-07 校园护花高手小说_校园护花高手笔趣阁
- 2025-09-07 大宋之召唤猛将_大宋之召唤猛将系统
- 2025-09-07 奇迹战神点卡版_奇迹战神点卡版攻略
- 2025-09-07 最佳女婿最新章节在线阅读_最佳女婿全文免费阅读最新章节笔趣阁小说官网
- 2025-09-07 三国演义书_三国演义书籍
- 2025-09-07 黑客帝国1_黑客帝国1国语版
- 2025-09-07 小说推荐语_小说推荐语怎么写30字左右
- 2025-09-07 镇北王宁北全文免费阅读_镇北王宁北txt小说下载
- 09-07何以笙箫默未删减版小说_何以笙箫默原版小说笔趣阁
- 09-07缘孽_缘孽看线观看
- 09-07校园护花高手小说_校园护花高手笔趣阁
- 09-07大宋之召唤猛将_大宋之召唤猛将系统
- 09-07奇迹战神点卡版_奇迹战神点卡版攻略
- 09-07最佳女婿最新章节在线阅读_最佳女婿全文免费阅读最新章节笔趣阁小说官网
- 09-07三国演义书_三国演义书籍
- 09-07黑客帝国1_黑客帝国1国语版
- 最近发表
- 标签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