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文章分享_精选小说推荐_全网小说导航平台

网站首页 > 小说推荐 正文

楼兰小说网_免费在线阅读各类热门小说

baijin 2025-08-19 19:02:47 小说推荐 4 ℃
【原创小说】楼兰,楼兰(1)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周年,我将围绕友好交流的故事,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以连载的形式记下我的所思所想——刘德有


井上靖的女儿浦城几世女士写了一本回忆录《父亲井上靖与我》。在阅读此书时,我注意到了其中一段文章。

“(昭和年(年)4月,父亲井上靖)因为他创作的数本与中国历史有关的小说和对日中文化交流的贡献,受获北京大学名誉博士称号。颁发仪式在北京大学宽敞的阶梯教室内举行,学校教授及数百名相关人士出席(中间省略)

仪式结束后的第三天,胡耀邦总书记在中南海会见父亲。他对父亲说:‘我听说您特别想去楼兰。不如就趁这趟来中国赶紧去吧。明天就出发。’这句话实在太出人意料了。

父亲听后既惊喜又踌躇。后来,我们坐车回下榻的北京饭店,一路上,他都心神不宁,到达酒店以后,更是想把一切事务都放下,直接去楼兰,他渴望的心情清楚地写在了脸上。可是即便有总书记的发话,这个安排也实在太过突然了,周围的工作人员和中方的负责人一时间都十分慌乱。而且楼兰又是自年的斯文赫定探险队后,多年来从未曾有外国人涉足的地方,前往那里的难度非常大。所以,最后父亲只好放弃了去楼兰的想法。楼兰是他多年来盼望想去的地方,如果当时能不顾旁人的阻止,任性一把去一次楼兰就好了,现在想起那时的往事,总觉得非常遗憾。”

笔者作为文化部的负责人恰好出席了井上靖先生和胡耀邦总书记的这次会面,所以读到这一段落时,思绪万千,格外有感触。

其实去楼兰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只可惜至今尚未圆梦。

残留于西域一带的楼兰遗址,是古代“楼兰国”的都城,丝绸之路的要塞,繁盛于2世纪前后,在4世纪左右时突然神秘消失,直到7世纪时这里都曾是一片绿洲。

说起楼兰,现在我书房的书架上还摆着作者井上靖先生本人亲笔签名的2本《楼兰》(讲谈社出版)小说。一本是完稿后马上出版的年版,另一本是年8月的再版版本。后者收录了作者的“后记”,里面记叙了井上靖先生对楼兰的憧憬和热爱:在付梓出版本书之际,我重读手稿,意识到支持我写作此部作品的,正是年轻时对楼兰这座遥远古代城邦的诗情。……这是我的楼兰,是让我青年时魂牵梦萦,文思泉涌难以停笔的我的楼兰。


我收藏第一本《楼兰》时,还很年轻,住在工作单位《人民中国》编辑部提供的单身宿舍里。结婚后搬离宿舍,在几次迁居的过程中,我也想不起,究竟是在何时,不经意遗失了这本宝贵的小说。此后“文革”的暴风骤雨疯狂袭来,我因畏惧当时的社会气氛,逐渐把手头的日语书籍都烧掉了,其中有好几本舍不得的爱书。风暴过后,我时常回想起,那些在“文革”中化作青烟的书籍,深深懊悔自己“焚书”的愚蠢。

后来,年春节时,我去给住在友谊宾馆的外文出版局的日籍专家横川辰子拜年,没想到她交给我一本旧书。我仔细一看竟是《楼兰》,那封面正是我曾见惯的模样。

“我以前也有……”我一边说一边翻开封面,扉页上赫然写着井上靖的签名和我的名字。

横川女士说这本书是她整理物品时发现的。

“以前在《人民中国》工作的池田寿美女士回国后,整理家中藏书,将一部分书籍送到了西园寺(公一)先生和我那里,从那时起我就一直保管着这本书。大概是已经过世的池田亮一(寿美女士的丈夫)先生从您那里借来后忘记归还了。”

听了横川女士的介绍,我也觉得很可能就是这么回事。这本书能够躲过“文革”保存到现在,真是万幸。

这件事也让我联想起年4月井上靖先生受中国政府文化部邀请来华访问的旧事。正如前文所述,胡耀邦总书记会见井上靖先生时,我也陪同在座。会见中,井上靖先生跟胡耀邦总书记表明了想去楼兰的强烈愿望,胡耀邦总书记给文化部下了妥善处理相关事宜的指示。但位于大沙漠中的楼兰遗址一带,气候变幻莫测,难以确定直升飞机的降落地点,而且万一碰到沙尘暴,还会有安全危险,出于这些原因,相关部门无论如何都没有同意安排井上靖先生前往楼兰,最终这一愿望只能留待后日实现了。

对于井上靖先生来说,再没有比这更令人遗憾的事了。

“前往楼兰是我最大的愿望。从直升飞机下来,哪怕只在那里站一小会都可以。这样,我就可以在小说《楼兰》的结尾,写下‘现在我所站立的地方,正是楼兰古国’这句话了。写下这句,我的小说才算完结,不然它始终都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

我不止一次听井上靖先生说起过这番话。

浦城几世女士在回忆录中也写道:“(父亲)在昭和年(年)创作了短篇小说《楼兰》。他有一个多年的梦想,那就是‘去楼兰,亲身踏上那片土地,仰首望天。然后为小说《楼兰》添写上最后一行文字’”。

前去楼兰是井上靖先生的梦想。现在故人已经驾鹤西归。但这个梦想,作为人类不懈追寻文明的梦想,将永恒流传。



刘德有:年出生于大连,日本文化专家,记者、翻译家。

年任《人民中国》翻译,编辑。

年到年,曾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人做翻译。

年到年作为《光明日报》和新华社记者在日本工作年。

年到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

著作:《时光之旅》(時は流れて)《战后日语新探》(戦後日本語新探)

译著:《祈祷》(祈祷,有吉佐和子)、《山芋粥》(芋粥,芥川龙之介)、《突然变成的哑巴》(不意の唖,大江健三郎)、《残象》(残像,野间宏)等。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