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博客文章 正文
“一般情况下,如果我们开车速度是60公里/小时,刹车传输时延60毫秒,那么刹车制动距离就是1米。但5G提供了很低的延迟,自动驾驶把时延控制到1毫秒,制动距离就能缩短到大约17毫米——这才能满足应用环境需求。”TE Connectivity数据与终端设备事业部工程总监陈家辉在MWC会前的沟通会上这样说。
上述高可靠低时延通信,是5G的重要用例之一,5G能够将时延从以往的20-50ms缩短至1ms。MWC 2019上海展会上出现的包括远程医疗、智能制造、无人机等在内的各种5G使用场景都在此范围内。除此之外,5G应用的重要特性还包括了eMBB(增强的移动带宽),也就是高频速度快,比4G快100倍;以及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或者说大规模物联网,把终端密度提高到每平方千米100万的程度,也是当前水平的100倍。
对5G基建的各层级供应商来说,要做到如此程度的提升都面临不小的挑战。从TE Connectivity作为连接器制造商的角度来看,也能管中规豹地了解,这其中的难度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以及从中更多地理解,5G基建相较4G的一些显著变化。
5G架构相比4G哪里不同?
从表征来看,5G就是低时延、高带宽及大量设备通信。在基建架构层面,5G网络的核心网和无线接入部分都发生了变化。核心网部分,主要是各类大数据量的应用,对核心网的处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这部分最大的变化就是4G的S-GW/P-GW网元在5G时代剥离出了控制面(CP)和用户面(UP),而用户面功能实际还下放到了接入侧(下图中的MEC)处理。
来源:Netmanias
无线接入侧的变化就相对很大了。上图有两个基本概念,BBU(上图中的DU)和RRU(上图中的RU,有时也叫RRH)。BBU就是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一般生成与处理数字基频RF信号;RRU则为射频拉远单元(remote radio unit)。3G时代BBU和RRU实现了设备分离;不过如上图所示,3G、4G时期盛行的D-RAN(分布式无线接入网),BBU和RRU还是放在同一个机柜中的。
5G对基站数量的要求骤然变多,毕竟eMMB需要使用更高的频率。传统的这种D-RAN架构,每个蜂窝基站(cell site)都要求专门的BBU和RRU,另外还需要配套的电力、制冷、路由功能供应。如果按照这种架构去大规模增加基站数量,那么基建费用和运营成本就会激增。所以不少无线技术和架构都涌现了,这其中包括了MIMO、CoMP、载波聚合、vRAN,还有现如今的C-RAN架构(云RAN或中心化RAN)。
C-RAN的主体就是把BBU做了集中处理,移到了中心位置形成BBU池,和RRU彻底实现分离。BBU池能够共享物理基础设施,包括路由器这样的网络设备,当然还有空间、电力、制冷系统等。这是降低成本一种很好的方案,而且提升了架构的弹性。另外C-RAN也算是可持续绿色能源的一种方案,在一个BBU池中采用可再生能源总是好过分开的大量基站设备的。
MWC展会上的长飞光纤5G前传光模块
这个时候,RRU就安装在千米、万米以外的远程蜂窝基站上。那么BBU到RRU之间的部分就需要有传输网络了,这个传输网络即是运营商常说的“前传(fronthaul)”。而且前传也实质上成为5G发展的一个重要焦点。我们也在MWC 2019上海展会上看到了不少前传光纤和光模块展示。
除了C-RAN架构将BBU做了中心化处理,远端的RRU和外部天线也发生了变化。在5G网络中,RRU形成了新的AAU(架构图中的AU,有源天线单元)。这其中涉及到AAS有源天线系统,其特点就是集成了有源射频电子元件与无源天线阵列,而不再是单独的天线。
AAS系统的主要作用有两个,其一是有源天线可将信号专注到一个特定的方向,这样一来从基站抵达特定设备的信号也就更强,这就是Beamforming波束成形技术。第二,这里的天线阵列就是MIMO天线,通过多个无线信道同时服务多用户,实现MU-MIMO。
猜你喜欢
- 2024-10-07 秒懂,5G无线组网架构(含“核心网架构和接口协议”资料分享)
- 2024-10-07 5G接入网和核心网架构学习 01(5g核心网原理)
- 2024-10-07 5G来了之架构支撑(5g支撑技术)
- 2024-10-07 5G 局域网(5g局域网网络架构)
- 2024-10-07 详解:5G网络架构设计与标准化进展
- 2024-10-07 面向差异化需求,5G-A通感融合网络架构该如何发展?
- 2024-10-07 5G网络的架构形态竟然是这样,关于5G技术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
- 2024-10-07 5G核心网架构(5G核心网架构设计原则包含)
- 2024-10-07 5G入门基础架构(5g零基础入门与进阶)
- 2024-10-07 5G手机架构详解(5g手机结构和主要配件)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07-08Google Cloud Platform 加入支持 Docker 的容器引擎
- 07-08日本KDDI与Google Cloud 签署合作备忘录,共探AI未来
- 07-08美国Infoblox与Google Cloud合作推出云原生网络和安全解决方案
- 07-08GoogleCloud为Spanner数据库引入HDD层,将冷存储成本降低80%
- 07-08谷歌推出Cloud Dataproc,缩短集群启动时间
- 07-08Infovista与Google Cloud携手推进射频网络规划革新
- 07-08比利时Odoo与Google Cloud建立增强合作,扩大全球影响力
- 07-08BT 和 Google Cloud 通过 Global Fabric 加速 AI 网络
- 最近发表
-
- Google Cloud Platform 加入支持 Docker 的容器引擎
- 日本KDDI与Google Cloud 签署合作备忘录,共探AI未来
- 美国Infoblox与Google Cloud合作推出云原生网络和安全解决方案
- GoogleCloud为Spanner数据库引入HDD层,将冷存储成本降低80%
- 谷歌推出Cloud Dataproc,缩短集群启动时间
- Infovista与Google Cloud携手推进射频网络规划革新
- 比利时Odoo与Google Cloud建立增强合作,扩大全球影响力
- BT 和 Google Cloud 通过 Global Fabric 加速 AI 网络
- NCSA和Google Cloud合作开发AI驱动的网络防御系统,加强泰国网络空间的安全性
- SAP将在沙特阿拉伯 Google Cloud 上推出BTP服务
- 标签列表
-
- ifneq (61)
- 字符串长度在线 (61)
- googlecloud (64)
- messagesource (56)
- promise.race (63)
- 2019cad序列号和密钥激活码 (62)
- window.performance (66)
- qt删除文件夹 (72)
- mysqlcaching_sha2_password (64)
- ubuntu升级gcc (58)
- nacos启动失败 (64)
- ssh-add (70)
- jwt漏洞 (58)
- macos14下载 (58)
- yarnnode (62)
- 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 (64)
- source~/.bashrc没有那个文件或目录 (65)
- springboot整合activiti工作流 (70)
- jmeter插件下载 (61)
- 抓包分析 (60)
- idea创建mavenweb项目 (65)
- vue回到顶部 (57)
- qcombobox样式表 (68)
- tomcatundertow (58)
- pastemac (61)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