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编程技术博客社区

网站首页 > 博客文章 正文

“可持续,玛上GO”项目:青年力量推动乡村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baijin 2025-03-04 10:47:08 博客文章 10 ℃ 0 评论

  近年来,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应对这一挑战,不仅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社区等各方共同努力,更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贡献。青年力量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其影响力和潜力在推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解决乡村社区及乡村产业产品包装浪费、负责任的丢弃行为教育不足等问题,2014年,玛氏箭牌通过“赠与亚洲”携手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发起公益未来·玛氏箭牌“可持续,玛上GO”项目,通过教育和培训,激发青年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和思考,鼓励青年人围绕环保问题提出创新解决方案,引导他们运用创新思维,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实践,项目共吸引了超5.5万名高校学生参与,收到8500多份环保创意方案,影响超7800万人次,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启动仪式合影

  为更好地保护美丽乡村,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近日,2023-2024公益未来·玛氏箭牌“可持续,玛上GO”全国青年环保可持续创新项目启动仪式在北京揭幕。在项目十周年之际,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携手玛氏箭牌、环保领域专家与学生代表,在北京及周边乡村展开了为期3天的启动大会及乡村调研,开启“可持续,玛上GO”项目第十年的旅程。

  那么,项目经过近十年迭代发生了哪些变化,解决了哪些问题,其特色和亮点是什么?近日,《公益时报》记者进行了走访。

  十年环保行动

  点燃乡村可持续热情

  在过去的十年里,项目不断迭代升级,从围绕城市社区开展环保项目到聚焦乡村环保问题,从随身垃圾袋设计到环保创新实践再到可持续商业模式的应用,其不断推动着乡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王鹏

  据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王鹏介绍,从2014年到2020年,“可持续,玛上GO”项目主要围绕城市社区开展环保项目,2021年后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项目聚焦乡村环保问题,并支持创意方案在乡村孵化实践,鼓励青年人围绕乡村废弃物的分类处理及再利用等环保问题,提出创意解决方案。

  “2023-2024公益未来?玛氏箭牌可持续玛上GO项目”的前身是“垃圾投进趣”。2021年,“垃圾投进趣”项目演变为“包装可持续”主题,更加注重包装层面的可持续设计,通过召集富有创意、热衷环保、敢于实践的青年大学生,运用可持续思维及创新意识,策划包装方案并亲身参与公益实践。

  2022年起,项目开始关注乡村场景下的产品包装浪费、负责任的垃圾丢弃行为教育不足等问题,挖掘乡村社区及村域范围内包装废弃物产生的环境问题,提出创意解决方案,并探讨方案的可实施性、评估方案效果,推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生活生产领域的包装可持续和塑料可持续转型。

  谈及项目的升级和拓展,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其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借助地方环保组织力量增强落地可行性。今年项目计划与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武汉及周边的五个在地环保组织成为“同行伙伴”,为大学生的乡村需求调研、落地实践、相关辅导提供支持。由本土机构提出当地乡村待解决的乡村社区及村域范围内包装废弃物产生的环境问题,并为参与学生开展线上知识讲解。参赛学生围绕乡村环境痛点议题设计方案,从而增强项目赛后落地的可能性;

  其次,明确划分乡村环保四个方向。2023-2024年公益未来·“可持续,玛上GO”项目围绕“乡村场景下的包装可持续”主题,通过技术创新、包装设计创新、分类回收和宣传教育四个方向的具体分类,让大学生们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发挥智慧和技能参与乡村环保;

  最后,设置“乡村环保续航基金”关注长期在地影响。今年上半年,项目为优秀的学生队伍提供半年的实践经费,给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的学生安排在河北雄安新区雄县胡各庄村进行社会实践,将他们的乡村环保工坊和新型杯子材料设计落地村庄。项目还将正式设置“乡村环保续航基金”,为两支贴近落地乡村环保需求、可行性和创新性高的团队提供3万元经费。大学生在同行者计划的支持下到合作乡村开展为期半年的落地实践,希望通过这笔资金,点燃乡村环保可持续的热情,推动乡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接下来,我们将组织一系列的活动,激发青年人的环保意识,提升他们的环保技能和领导力,使他们成为推动乡村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力量。”王鹏说。

  青年力量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学生代表实地调研乡村可持续问题

  启动仪式第二天,环保社会组织代表与大学生一同走进了北京兴寿镇下苑村和辛庄村,在实地探访过程中了解包装废弃物的源头减量和分类回收,在与村民的交谈中学习乡村可持续的先进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大四学生王晓莉和惠州学院美术学大二学生袁梓华是这一项目的积极参与者。在启动仪式上,嘉宾们的分享也让王晓莉和袁梓华受益匪浅,让他们对生态环保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产品设计中更加注重环保,也为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他们表示,作为青年大学生应该具备责任感和使命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可持续,玛上GO”项目的特点在于鼓励创新和实践。王晓莉表示,这个项目吸引她的是创新性,与学校的志愿活动相比,这个项目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创新点去科普环保知识,这是一种新的体验。袁梓华认为,这个项目是一个很好的公益实践机会,能让同学们能实践中学习和成长,“不仅仅是学术上的学习”。

  在策划方面,王晓莉和袁梓华也都有自己的想法。王晓莉计划通过办展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同时宣传环保知识。袁梓华则希望给同学们提供一个更多人可以参与的平台,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意点。

  在袁梓华看来,“可持续,玛上GO”项目的开展能够激发同学们的环保热情,从而对未来的职业选择产生影响,让更多的人选择环保相关的职业。

  王晓莉认为,在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进程中,青年大学生的力量将起到关键的作用。在她的家乡甘肃有着一代又一代在沙漠种树治沙的人,然而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外出工作,这项事业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困局。她希望更多青年参与到乡村生态振兴中来,为乡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

  乡村环保之路:挑战与机遇并存

  被问及在参与乡村生态振兴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时,袁梓华告诉记者,通过调研发现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人口外迁,留下的是老人和孩子,这使得乡村地区的资源更加匮乏,环保任务更加艰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为青年力量的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乡村环保工作中来。”

学生探讨乡村环保问题

  通过此次乡村调研,袁梓华对于乡村环保问题有了更深刻的感受。“通过调研,我深刻感受到了乡村环保问题的严峻。乡村地区缺乏科技、经验和资源,这使得环保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应该切实加强人才和资源向乡村地区的倾斜。”袁梓华说。

  在走访调研中,王晓莉也看到了在环保方面不错的案例。“以昌平区下苑村为例,他们针对垃圾处理有了较好的意识和方法。每家每户门口都有分类垃圾桶,保洁阿姨负责回收垃圾、转运到垃圾分类站、对垃圾进行二次分类等处理工作。此外,还有用于厨余堆肥的车子、收集旧衣物的绿箱子等设施。这些措施有效地改善了乡村环境卫生状况,也为其他村庄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搭建连接乡村与青年学生的平台

  项目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实践产生了更深远的价值和意义。在王鹏看来,该项目首先建立了高校青年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不仅关注乡村环保,还为推动乡村的人才振兴和产业振兴打开了窗口,为绿色低碳发展培养了一批储备军,引导社会各界关注环境可持续议题,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其次,项目探索并初步形成了青年参与环保倡导的平台,聚集了可持续领域的专家,为学生及其方案提供了专业指引。这种跨领域的合作与探索,为乡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第三方调研评估发现,项目在提升大学生认知、行为和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他们对包装可持续发展现状的认识有所增强,八成以上项目高校大学生比较关注包装可持续议题。其次,他们在包装可持续方面的行为有所改善,项目高校直接受益大学生经常会对包装资源进行回收利用。最后,他们的综合素养及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包括文献调研或实地调研的能力,执行能力、方案策划及撰写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都有所提升。

学生代表分析乡村调研结果

  此外,项目在周边社区居民的包装可持续意识和行动力方面也产生了积极影响。评估结果显示,优秀参赛大学生落地实践的环保方案在让更多村民接受包装可持续的理念,推动可回收包装的循环使用,指导村民用更科学、环保的技术或设备处理乡村垃圾等方面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高校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也将是乡村振兴与乡村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我们长期关注和支持青年人走进乡村,‘可持续,玛上GO’项目作为连接乡村与青年学生的平台,发挥青年一代的创造力和激情,培育支持创新项目,助力青年大学生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我们将项目共同打造成为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阵地,推动乡村环保改善生态环境的新力量。”王鹏总结道。

  玛氏箭牌中国区企业事务副总裁席庆表示,玛氏相信“未来始于当下”,希望借助青年人的环保热情和创新思维,集思广益,唤起公众的环保意识,让更多组织和伙伴加入到实际行动中,共同构建可持续的美好明天。

Tags: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