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编程技术博客社区

网站首页 > 博客文章 正文

M1芯片让Mac重回巅峰后,苹果却再无后发力!4大原因让Mac凉凉!

baijin 2025-04-05 16:42:56 博客文章 10 ℃ 0 评论

苹果在第四季度财报中披露,Mac销售额同比暴跌了34%,这一消息势必会让果粉们寝食难安。

M1芯片还没热乎,Mac销量就掉头狂奔。曾几何时,M1芯片的到来就像给Mac笔电续命的灵丹妙药,让Mac销量一度飙升至月销20万台。没想到转眼间,M1却成了拖累苹果的绊脚石。

究其原因,业内人士分析主要有以下4点:

M系列芯片创新乏力,升级不起眼

M1芯片让Mac笔电重焕青春,性能、续航都得到大幅提升,令苹果汲汲营营多年的x86芯片终于退居二线。但好景不长,M2、M3系列芯片的升级变得平淡无奇,对消费者毫无吸引力。

具体来看,M系列从M1到M2、M3的迭代中,CPU主频提升不算大,核心数量也维持在8核或10核左右。相比竞争对手,苹果的技术积累乏力,芯片性能提升有限。

再加上软件生态跟不上,新推出的Mac笔电对老用户的吸引力降低,没有太多的升级动力。

有分析指出,M2相较M1的提升不超过18%,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根本感受不到明显差异。

三代芯片之间若想进一步拉开差距,苹果还需在多核心设计、neural engine单元优化等方面下功夫,否则芯片升级就会变得平淡无奇,对产品销量构成负面影响。

软件生态建设进展缓慢,应用体验不佳

芯片硬件只是基础,软件生态的完善对产品吸引力也至关重要。

但从M1推出以来,Mac软件生态转型的速度较慢,导致不少应用的ARM版本推出缓慢,应用体验参差不齐。

以CAD、MATLAB等专业软件为例,这类对性能要求较高的软件,其ARM版本的推出速度较慢。部分应用仅提供Rosetta 2转译,但转译效率和应用体验还达不到原生ARM版本的流畅度。

这些因素无疑会影响到相关专业人群的购买决策。

除了转译问题,一些主流插件、扩展等在ARM版本也存在兼容问题,一定程度上让Mac的创作体验不如Windows。对创作者而言,工作流被中断是很致命的问题。

苹果必须进一步完善生态,提升应用性能,让专业用户无障碍地工作,这对鼓励更多用户转型至ARM架构来说非常关键。

Windows环境需求减弱,目标用户范围收窄

过去不少Mac用户会通过Bootcamp等方式安装Windows系统,但M系列芯片切换至ARM架构后,直接在Mac上运行Windows环境成为历史。

这导致部分对Windows环境有依赖的用户流失。

同时,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也提供了多种途径访问Windows环境,减少了直接在Mac硬件上运行Windows的需求。对创作者、开发者等群体来说,通过云服务或远程连接即可满足需求。

Mac实际服务的核心用户群体是设计、创意等领域的用户。而这部分人群对Windows环境依赖较小。

M系列芯片梳理了这一用户群,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Mac的目标用户范围,对产品销量造成负面影响。

存储配置趋势老化,高价位难吸引用户

当前存储产品发展趋势是容量更大、传输速度更快,但Mac入门配置仍停留在8GB内存,且不支持用户自行扩展,与存储发展脱节。

这让消费者在获得高效工作体验时需要支付更高成本。

更致命的是,Mac Pro的起步价格达到了两万元人民币以上,对普通用户来说可谓天价。

高端产品定位固然可以带来高利润率,但过于小众的产品线也难以推动销量的规模化增长。若苹果不能推出更多性价比适中的产品线,就很难吸引更多预算有限的潜在消费者。

导致Mac销量下滑的原因除了外部环境变化,自身产品的创新乏力也是重要原因。有网友认为,苹果需要加大芯片技术研发力度,以显着的创新保持产品优势。

也有网友指出,软件生态建设需要加快推进,为更广泛的专业用户提供支持。当然,调整产品定位,让更多用户负担得起,也是提升销量的关键。

无论如何,Mac要重回增长轨道,苹果还需做出更多产品力的努力。

对此你怎么看?

(图片和数据来源于网络,具体请理论请自己查证,本文章不代表作者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ags: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