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编程技术博客社区

网站首页 > 博客文章 正文

SpringBoot中6种拦截器使用场景(springboot拦截器放行)

baijin 2025-07-23 12:55:19 博客文章 7 ℃ 0 评论


SpringBoot中6种拦截器使用场景,下面是思维导图

详细总结

一、拦截器基础

  1. 定义:Spring MVC 中用于在控制器处理前后执行通用逻辑的机制,通过实现HandlerInterceptor接口(preHandle/postHandle/afterCompletion方法)。
  2. 与过滤器的区别:归属:过滤器属于 Servlet 规范,拦截器属于 Spring 框架;范围:过滤器拦截所有请求,拦截器仅拦截 Spring MVC 请求;顺序:请求先经过过滤器,再到拦截器。

二、6 种拦截器场景

场景

核心功能

关键实现点

配置示例

最佳实践

用户认证

验证登录状态、JWT token、角色权限

- preHandle检查Authorization头,解析 JWT
- 自定义@PermitAll(免认证)和@RequireRole(角色校验)注解

registry.addInterceptor(authInterceptor).addPathPatterns("/api/**")

使用注解标记接口、抽取 JWT 验证逻辑到服务类

日志记录

记录请求 / 响应信息、参数、耗时

- preHandle记录请求开始时间、参数、请求体
- afterCompletion记录响应状态与耗时

注册ContentCachingFilter缓存请求体,拦截所有路径

对密码等敏感信息脱敏、使用 MDC 记录请求 ID

性能监控

统计 API 响应时间、识别慢请求

- 计算处理时间,通过MetricsService记录平均值 / 最大值
- 设置慢请求阈值(如 500ms)

注册拦截器,记录控制器和方法名,暴露/admin/metrics接口

滑动窗口统计避免内存溢出、导出到 Prometheus 等监控系统

接口限流

控制请求频率、防止过载

- 基于 Redis 实现分布式限流,支持 IP / 用户 / 接口组合限流
- 自定义@RateLimit注解配置限流规则

@RateLimit(type = RateLimitType.IP, limit = 100, period = 60)

按接口重要性设置不同阈值、使用 Lua 脚本原子操作

参数验证

统一校验请求参数格式与合法性

- 校验@RequestParam必填项、@PathVariable类型、@RequestBody对象
- 全局异常处理器处理
MethodArgumentNotValidException

结合 JSR-303 注解(如@NotBlank/@Pattern)

自定义验证注解、提供明确错误信息(如 “缺少必填参数”)

国际化

多语言支持、根据请求头 / 参数切换语言

- 解析Accept-Language头或lang参数,设置LocaleContextHolder
- 加载messages_en.properties等国际化资源文件

配置SessionLocaleResolver和MessageSource,注册LocaleChangeInterceptor

缓存消息资源、支持用户界面切换语言

三、最佳实践

  1. 执行顺序:认证拦截器优先(确保后续拦截器可获取用户信息),日志 / 性能监控靠前,国际化可最先执行。
  2. 性能优化:避免在拦截器中执行数据库操作,复杂逻辑异步处理或抽取到服务类。
  3. 异常处理:每个拦截器需捕获异常,返回401 Unauthorized(认证失败)、429 Too Many Requests(限流)等明确状态码。

关键问题

1.拦截器与过滤器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 归属:过滤器属于 Servlet 规范,拦截器属于 Spring 框架;
  • 拦截范围:过滤器拦截所有请求(包括静态资源),拦截器仅拦截 Spring MVC 处理的请求(如@RequestMapping映射的接口);
  • 执行顺序:请求先经过过滤器链,再进入拦截器的preHandle,响应时先执行拦截器的postHandle/afterCompletion,再经过过滤器链的doFilter后续逻辑。

2.如何实现基于 Redis 的分布式接口限流?

  • 核心步骤:自定义@RateLimit注解,指定限流类型(IP / 用户 / 接口等)、限制次数、时间周期;在拦截器中通过RedisTemplate执行原子递增操作,记录请求次数;首次请求时设置 Key 的过期时间(period秒),超过limit次时返回429状态码。
  • 示例代码:使用redisTemplate.execute执行 Lua 脚本保证原子性,避免并发问题。

3.国际化拦截器如何确定用户的语言偏好?

  • 优先级顺序:首先检查请求参数中的lang参数(如?lang=zh_CN);若未找到,解析 HTTP 头Accept-Language或自定义头(如X-Locale),按优先级匹配支持的语言(如en-US匹配en);若均未匹配,使用默认语言(如Locale.ENGLISH)。
  • 关键实现:通过LocaleContextHolder.setLocale(locale)设置当前语言,供MessageSource加载对应资源文件。

Tags: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