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各位小伙伴们,早上好~
上周文章年轻人不讲武德,竟然重构出这么优雅后台 API 接口我们使用 @ControllerAdvice与 ResponseBodyAdvice 重构后端的 API 接口,降低了复杂度,减少了重复代码,后续接口开发非常简洁优雅。
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今天这篇文章来聊聊这个注解背后的原理,让我们彻底掌握这个注解,避免后续踩坑。
另外,有个小伙伴看完上篇文章,觉得这个注解的跟 Spring Interceptor 功能很类似,再加上之前还学习了 Servlet 体系 Filter 功能,不知道这几个有什么区别,感觉很混乱。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下面两个部分出发,详细解释一下。
- @ControllerAdvice与 ResponseBodyAdvice 注解原理
- Filter,Interceptor,ResponseBodyAdvice 区别
从源码解析背后的原理
上篇文章中我们看到 ResponseBodyAdvice的子类使用 @ControllerAdvice注解,大家有没有好奇,如果我将@ControllerAdvice换成 @Controller 注解,还能达到上篇文章的效果吗?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尝试下,这里小黑哥自己告诉大家结果了,实际测试结果是不行的。
那为什么一定要与@ControllerAdvice 搭配才会生效?
首先我们先查看一下 @ControllerAdvice 的源码:
image-20201128152447563
可以看到这个注解上还存在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 @Component 注解。这里我们可以将 @ControllerAdvice 理解成@Component 子类,所以其修饰的类也会成为 Spring 中 Bean。
ps:大家可以看下 @Controller/@Service/@Repository,其实也是这个原理。
Spring 容器初始化过程,如果扫描到 @ControllerAdvice 注解,将会将其生成一个 ControllerAdviceBean Bean。
这个过程代码主要位于 RequestMappingHandlerAdapter#initControllerAdviceCache:
这段代码主要分为两步:
第一步使用 ControllerAdviceBean#findAnnotatedBeans获取所有被 @ControllerAdvice修饰的类。
第二步将所有实现了ResponseBodyAdvice 接口的 Bean 放入到 requestResponseBodyAdviceBeans 集合中,后续将会使用该集合。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实现 ResponseBodyAdvice接口的子类一定要与@ControllerAdvice一起使用的原因了。
接下来我们来看下 ResponseBodyAdvice 的执行流程。
这里教给大家一个代码调试的小技巧,当我们不知道一个类在源码中如何被调用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 IDEA 代码调试功能,然后查看代码调用栈。
如上面的所示,我们可以很清楚观察 ResponseBodyAdvice 调用关系。这里的类调用关系相对还是比较复杂,下面给大家简化一下。
前面的逻辑就不说了,就是 Spring MVC 通用流程。重点逻辑位于 RequestResponseBodyAdviceChain,我们具体看下源码:
嗯呐嗯呐,请忽略上图的 ③
其实逻辑非常简单,遍历所有的 ResponseBodyAdvice 的子类,首先调用其 supports判断是否支持,如果支持的调用的 beforeBodyWrite修改返回信息。
Filter、Interceptor、ResponseBodyAdvice 区别
Filter属于 Servlet 组件,所有请求将会先进入 Filter ,判断通过之后才会在进入到真正的具体的请求中。
上图代表是用 Spring MVC 的一个 Web 项目,所有请求将会先进入到 Filter,通过之后才会进入到 SpringMVC 中最重要的组件 DispatchServlet。
而 Interceptor 是 SpringMVC 的组件,它的作用实际上与 Filter类似, 只不过的它的作用是位于自定义的 Controller 前后。
不管是 Filter 还是 Interceptor,它们的作用方法域内只能拿到 ServletResponse 的参数,这个时候返回值已经被写入 ServletResponse,我们很难再去修改。
而 ResponseBodyAdvice作用时机位于写入之前,所以这个时候可以很容易拿到原值进行修改。
总结
SpringMVC 初始化的过程中,将会扫描所有带有 @ControllerAdvice注解的类,将其生成为 ControllerAdviceBean。如果这类刚好为 ResponseBodyAdvice接口的子类,Spring 将会为其单独保存起来,后续将会封装到的 RequestResponseBodyAdviceChain,使用责任链的模式对请求、响应进行处理。
最后我们解释了一下 Filter,Interceptor,ResponseBodyAdvice区别,从作用范围上来讲:
Filter>Interceptor>ResponseBodyAdvice
但是前两者没办法修改返回值(时机太晚),只有后者才可以真正在返回值返回之前做到修改。
好了,今天文章就到这里了,下次我们分享一下如何写出优雅的 Dubbo 接口,下次见。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