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资源的状态是运维必须要关注的,其中有CPU状态,内存使用,磁盘剩余大小等
1.top
top 命令用于动态地监视进程活动与系统负载等信息.
第1行:内容是当前时间,系统启动(up)了多长时间,登录多少用户(user),
系统负载平均值(load average):1分钟,5分钟,15分钟
第2行:是进程状态,总共数量(total),正在执行数(running),休眠数(sleeping),停止数(stopped),僵死数(zombie)
第3行:是cpu使用率,
用户占用百分比(us)
系统占用百分比(sy)
改变过优先级的进程占用CPU的百分比(ni)
空闲百分比(id)
第4行:是内存使用状况,总值(total),空闲(free),使用(used),缓冲/缓存(buff/cache)
缓冲(Buffer):一般是用在写入磁盘的,比如看视频时缓冲一段才会播放,1秒1帧地播放就没法看了
缓存(Cache):Cache并不是缓存文件的,而是缓存块的(块是I/O读写最小的单元),比如下载的视频至少是个片段按照秒为单位
第5行:虚拟内存总量,虚拟内存使用量,虚拟内存空闲量,已被提前加载的内存量
下面的一大段
PID -- 进程id
USER -- 进程所有者
PR --进程优先级
NI -- 负值表示高优先级,正值表示低优先级
VIRT -- 进程使用的虚拟内存总量,单位kb
RES -- 进程使用的,未被换出的物理内存大小,单位kb
SHR -- 共享内存大小,单位kb
S -- 进程状态,D=不可中断的睡眠状态 R=运行 S=睡眠 T=跟踪/停止 Z=僵尸进程
%CPU -- 上次更新到现在的CPU时间占用百分比
%MEM -- 进程使用的物理内存百分比
TIME+ -- 进程使用的CPU时间总计,单位1/100秒
COMMAND -- 进程名称(命令名/命令行)
2.free
查看内存使用情况,使用"-h"参数,输出值更便于观察
total:总计物理内存的大小
used:已使用多大
free:可用有多少
Shared:多个进程共享的内存总额
Buffers/cached:磁盘缓存的大小
available:总共可用内存--free+没被使用的Buffers/cached
3.df
查看硬盘使用情况,同样也可以使用"-h"参数
/dev/mapper/centos-root 这个文件系统是因为使用了LVM逻辑卷管理,而不是直接建在硬盘分区上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动态扩容
/dev/sda1 就是我们的真实硬盘分区
tmpfs 是一个不存在于实体硬盘上,而是驻在记忆里的特殊文件系统,它速度极快,但是重启后一切内容都会消失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