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编程技术博客社区

网站首页 > 博客文章 正文

近日,这一“首个”国际标准正式发布,由武汉大学教授牵头编制!

baijin 2025-03-03 17:22:49 博客文章 13 ℃ 0 评论

近日,由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乐鹏教授牵头编制的OGC首个地理人工智能国际标准“OGC Training Data Markup Languag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rainingDML-AI) Part 1: Conceptual Model Standard”正式发布。

该项标准是在国际开放地理信息协会(OGC)地理人工智能样本语言标准工作组(Training Data Markup Language for AI Standard Working Group,TrainingDML-AI SWG)的支持下编制。工作组主席为乐鹏教授,参与人员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学者和技术人员。

经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以及三十余次工作组成员会议的充分讨论,通过了OGC架构委员会审查(OAB Review)、征求公众意见(Public Comment)、技术委员会投票(TC Vote)、执行规划委员会投票(PC Vote)等多轮阶段审议与投票,获得了包括欧空局、欧盟卫星中心、英国气象局、水文局、美国宇航局、海洋大气局、地调局、Oracle、ESRI、加拿大自然资源部、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在内的各国机构、行业公司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最终成功通过审查。

全球地理信息领域内最有影响力的技术标准主要是ISO和OGC标准。该标准是继龚健雅院士团队编制发布我国首个ISO地理信息国际标准后取得的又一突破,是我国在OGC首个自主提出立项并通过审查的国际标准,武汉大学将持续通过与国际高水平组织的合作,推动学校的国际化发展。

乐鹏,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先后担任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协会地球信息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国际开放地理信息协会OGC标准工作组主席或联合主席、OGC中国联盟主席,在地理空间信息模型、方法、技术、软件平台方面取得系列成果。获2022年中国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排名1)、2017年国际开放建模协会OpenMI Award、2016年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排名1),2014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2)。

乐鹏教授所在的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是集遥感、测绘、空间信息工程技术于一体的信息和工程类学院。自1956年以来,经过当代中国测绘事业的开拓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奠基人王之卓院士和学术带头人李德仁院士、张祖勋院士、龚健雅院士等专家、学者60余年的辛勤耕耘,学院已初步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向社会输送高级专门人才逾万人,被业界誉为中国乃至世界测绘遥感领域人才培养的摇篮。

在这里,学生可以享受到一流的学科专业,积淀下扎实的数理基础。学院遥感科学与技术学科在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连续六年居世界第一,现有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国情监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3个本科专业均入选国家级或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除了硬核专业外,学院还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课程资源。《遥感原理与方法》《数字图像处理》等4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共享课程被全国近100所高校使用。更有李德仁院士、张祖勋院士、龚健雅院士讲授《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导论》《测绘学概论》等的特色课程,教授上课率100%。

一直以来,学院培养的学子既有脚踏实地的努力,也有仰望宇宙星空的浪漫。学院建立了全国第一个遥感信息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国内最先进的遥感综合实验场服务本科生培养。由学生研发的卫星已在轨运行,梦想的力量闪耀浩瀚星空。

近5年来,学院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比例约55%,出国深造比例约10%,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国内外名校均可以看到武大学子勇攀科技高峰的身影。选择就业的毕业生中,大多任职于腾讯、华为等名企,亦或者入职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以所学助力我国科技发展。

打造信息作战方阵、书写“太空代码”、提供及时而准确的灾害评估报告……遥感,正带给社会无限的发展可能。未来,期待更多学子在珞珈山下涵养出宽广的胸襟和开阔的眼界,筑牢知识根基,为谋求人类福祉、推动社会进步而不懈努力!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头条号:武汉大学招生办公室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源于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官网、武大招办官微等

Tags: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