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编程技术博客社区

网站首页 > 博客文章 正文

来看南海航海保障中心E航海创新服务如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

baijin 2025-03-03 17:23:05 博客文章 12 ℃ 0 评论

01 背景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增强广州、深圳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与香港形成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港口、航运、物流和配套服务体系,增强港口群整体国际竞争力”。

粤港澳大湾区航运经济发达,粤港澳港口群是目前世界上通航能力最大、水深条件最好的区域性港口群,吞吐量已居世界第一。广东作为对外贸易大省和海运大省,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29.4%,拥有五个亿吨大港,年货物吞吐量超过10亿吨。连同香港在内,珠江口湾区的集装箱吞吐量超过7000万标准箱,是全球港口最密集、航运最繁忙的区域。

泛珠三角区域格局图

珠江口水域外接南海,内连珠江水系,是船舶进出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及珠江三角洲其他港口的海上航运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欧洲、澳新地区、非洲之间重要的国际航路要冲,船舶交通繁忙。珠江口两岸港口码头众多,各种类型船舶纵横往来,有多座大型跨海桥梁,航行规则多而繁杂,交通情况复杂,且涉及粤港澳三地的水上交通协调,监管难度极大。建立船岸信息交互协同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粤港澳大湾区及附近船舶AIS航迹示意图

E航海战略(e-Navigation)是国际海事组织(IMO)推动的一项数字航海战略,目的是建立面向海上交通的数字海事服务,通过标准化、统一协调的方式为航海用户提供全航程的服务,提高航行效率,促进航行安全,保护海洋环境。

粤港澳大湾区E航海创新服务,是协同港澳海事机构共同推动E航海战略在大湾区的实施的重要举措,为大湾区水上船舶交通提供标准化、数字化的海事服务,促进大湾区水上交通的安全和效率,助力航运经济发展。

02 主要创新点

1.协同港澳海事机构,推动接轨国际的E航海战略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实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E航海服务中心,为珠江水系、珠江口及沿海航行船舶提供高可用、高可靠、高时效、高精度的海上航行数字信息服务。

2.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水上交通运输领域的创新集成应用,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航海保障大数据中心,开发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江海航行的中小型船舶的E航海APP,打造水上智能交通移动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

3.推动粤港澳水上交通数据和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通过桥梁、航标、通信台站等基础设施搭载感知设备,实现船舶身份识别、船舶行为监测、通航环境感知以及空间信息服务。

4. 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的统一部署下,严格按照IMO(国际海事组织)E航海战略架构开展E航海示范工程建设,打造E-BlueOcean品牌。南海航海保障中心严格按照国际公约、标准、规范要求,探索出一整套面向航海用户的标准服务。为国内外航海用户提供标准化服务,支持国内外船舶终端的无缝接入,消除各种导航、助航系统之间的技术障碍和壁垒,促进各国海上信息和数据交换,增强海上航行安全、环境保护和搜救。

03 主要成效

1.建成粤港澳大湾区E航海服务中心。

整合了海上地理信息、海上安全信息、航标信息、水文气象信息、突发事件应急预警信息、广州港调度数据等不同机构、多个业务的数据,发布6大类91项标准化的数字海事服务,服务大湾区水上交通。包括:

(1)标准的海上地理信息服务。发布多维海洋基础地理信息服务,为粤港澳大湾区航行船舶和涉水单位提供符合OGC标准的电子海图、海底地形、水上交通管理要素、水文信息等海上空间地理信息大数据服务和应用接口服务。

提供在线及离线电子海图服务

(2)高时效的船舶动态信息服务。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的实时数据和船舶数据库,提供船舶基础信息、船舶航行动态信息、船舶行为识别等数据和功能服务,支持船舶安全管理和交通监管部门实时监控、指挥和协调船舶的航行。

实时船舶动态信息

(3)精准的智能航线服务。通过对船舶历史航迹的大数据分析,按船舶类型和吃水分别建立7级航线网络,综合考虑航行规则,提供大湾区至珠江水系水域和全国沿海任意位置之间的智能航线推荐服务。根据船舶类型的不同,推荐的航线精确到每一条航道的占用位置(航道靠内侧、外侧、航道边线以外)。

大湾区航行网络图

航线推荐服务

启用推荐航线

(4)海上安全信息(MSI)综合服务。按照IHO S-124航行警告信息服务标准,对传统文字信息进行要素结构化,建立数字化的MSI的综合服务,通过互联网、AIS二进制信息、北斗短报文、VHF数字信息、VHF语音信息和NavTEX文本信息等多种方式播发,并结合船载导航系统和移动APP实现标准化显示和查询。

海上安全信息服务---E航海系统中心

海上安全信息服务---ECS终端

海上安全信息服务---启航者APP

(5)水文气象信息服务。提供珠江口14个水文气象监测站和两个监测浮标的实时信息,包括潮汐、潮流、风、浪、能见度等影响航行安全的要素,提供实时和预报数据服务以及图形化的数据显示和分析。

水文气象动态信息图

水文站实时潮汐图

(6)智能导助航服务。在船舶航行过程中,通过智能助航即时信息推送机制,提供航行规则指引、邻近船舶计划航线信息共享、船舶避碰、水上设施防撞预警等智能导助航服务,对船舶靠近浅水区、违反航行规则、存在航行风险等态势进行智能警示,向船舶和安全监管部门同步推送信息。

航线交换服务

航行规则指南--启航者APP终端上的实时提示

航行规则指南--ECS终端上的实时提示

2.建立了基于E航海战略框架的水上交通数字应用体系,为水上交通行业提供定制化的应用系统服务。包括:广州市水上巴士安全监管系统、清远北江枢纽船闸调度系统、平安北江航运信息系统、珠海九州港船舶安全管理系统、水上设施防撞预警系统、港珠澳大桥防船撞预警系统等,并为广东智慧海事系统提供海上地理信息、AIS实时船舶动态,为广东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提供面向船舶的信息发布接口,为高栏海关提供AIS实时船舶动态等,为大湾区航运经济和水上交通安全提供有力支撑。例如,广东北江船闸联合调度管理系统运行后,通过自动化排闸和候闸管理,有效规范船舶过闸秩序,船舶候闸时间从原来10天左右缩短至2天左右,充分释放船闸通航能力,系统运行的首年2017年,清远水利枢纽船闸通航船舶2710万总吨,超额完成原计划117.9%。

APP 预报闸服务

全流程候闸调度管理

自动化一键多线排闸

3.创新应用“互联网+E航海”,建成全球活跃用户最多的E航海示范项目。从2019年9月向公众用户开放运行以来,截至2020年9月4日,自发注册用户1.5万名,月活用户1.1万余名,登记注册船舶超过1.2万艘,日均3千余名(重复登录只算1名)用户上线使用。船舶调用航线推荐3.66万次,启用航线导航1.82万次,总里程超过170万公里;推送航行规则指引约949.85万次、航警信息98.37万次、水文气象信息300.25万次。E航海服务数据交换量超过1.5亿次以上。详细情况如下表所示:

4.立足国内,放眼国际,打造接轨国际的E航海示范工程,培养国际化人才。积极参与E航海国际会议,提交国际会议提案5份,获得软件著作权11项,正在申请2项发明专利,已制定6项E航海技术服务规范,完成沿海港口航道基础地理信息要素两项行业标准,正在制定一项E航海行业标准。吕玉晓当选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海道测量词典工作组副主席,罗子汶代表中国在国际航标协会理事会上做国家报告,向全球业界介绍我们的成果。受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委托起草行业文件《智能航保实施计划》(2021-2025)。

5.搭建高效的服务渠道,让航海用户和航保部门沟通“零延迟”。建立全国首个海区级的航海保障用户服务中心,实现全天候集中统一值守,7×24小时为用户提供在线服务,打造南海航海保障的“10086”。服务中心还建立了E航海数据运行维护和保障值班机制,制定了“回访”制度,及时跟踪问题解决效果,形成闭环流程管理。据统计,航保服务中心运行近1年来,在E航海系统中心发布航行警告信息524份;为航海用户提供航行警告信息服务超过62万余次。全部航海保障业务实行集中统一值守,可以及时高效地获得船舶遇险、货物事故、船员救助、水深异常等信息,极大地避免了“出了问题不知道,用户反馈不了解,故障无人处理”的情况。

广州海岸电台服务中心

平安航程 航保情深

Tags: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