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编程技术博客社区

网站首页 > 博客文章 正文

“安倍翻坑悲剧”现象并不意外——姿态分析

baijin 2024-10-04 13:14:32 博客文章 4 ℃ 0 评论

先看结论

1、由于其多处关节力偶的不平衡和灵活性不良等问题而造成核心力量薄弱,动态反射性稳定较差,所以此前出现的“安倍翻坑”现象也就并不意外。

2、腰疼和膝关节等慢性综合征是该患者很可能正在面临的,由于人体是整合运动(Integrated Movement),身体其他部位需要做进一步的功能性动作模式和姿态评估等筛查才能确定...

前几日国外媒体都在有报道日本首相安倍会晤美国总统特朗普时,安倍在特意为其安排的高尔夫活动中不幸出丑,竟然在眼看要迈出沙坑的当儿又摔回了坑里。从这一个简单的“失误”能看出什么样的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从人体下肢肌肉与关节方面聊一聊

人体的肌肉是由多个不同位置和深度的筋膜所包裹着,这些筋膜又构成了运动链。单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安倍的后表链后功能线柔韧性较差,特别是与髋关节灵活性降低有直接关系。比如臀大肌,腘绳肌群过紧,当在需要大幅度屈膝和屈髋时(迈出沙坑),下肢无法满足伸肌被拉长的需要。可以推断他的伸肌力量牵张性薄弱,臀大肌和股四头肌无法完成伸髋与伸膝的动作,而导致身体重心在最后一刻无法跟上!

后表链维持了我们人体的站立

  • 趾短屈肌及足底筋膜

  • 跟腱

  • 小腿三头肌

  • 腘绳肌

  • 骶结节韧带

  • 竖脊肌

  • 枕下肌

  • 帽状腱膜

  • 眉弓

后功能链

  • 背阔肌

  • 对侧臀大肌

  • 髂胫束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踝关节在最后一步迈出沙坑落地时背曲角度(foot dorsiflexion)明显不足,胫前肌在闭链的情况下无法完成收缩,造成胫骨不能迅速前移。由此可以看出由于安倍的矢状面踝关节的不灵活,继而脚下稳定性会有明显不足,特别是当蹬地迈步的一刹那,整个距下不能够形成很好的足内翻(良好的足内翻为步态在最后推进阶段提供了稳定的平台),后面一系列的问题就会产生,比如负责内翻和跖屈的胫骨后肌无法激活,“蜗居”在前深线(Deep Front Line Fasica)的核心肌群也不能有效的参与稳定身体的工作。以此进一步推断安倍平时走路有较高足外翻(Subtalar Joint Eversion)的可能性,并伴随胫骨与股骨内旋参与代偿,阔筋膜张肌和臀小肌紧张缩短,骨盆很有可能处于前倾位置等姿态问题。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足部稳定可以直接影响到腹部核心的激活时间,臀部肌肉激活的力度和最终的运动感知觉能力,比如平衡性等……

Tags: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